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北方新报

父亲的流动“书屋”

日期:07-23
字号:
版面:第06版:风铃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兰  风

  父亲爱看书,这个习惯打小就有。听奶奶说,过去他总把窝头省下来,就为换小人书。后来日子好了,他打工的一大半收入都花在旧书摊上。家里的大木箱子装满了书。

  那年我上小学,村里的孩子们除了课本,几乎没见过课外书。父亲看见校门口总聚着打闹的孩子,突然把家里那辆破旧的脚蹬三轮车改装成了“书屋”。他用废木料钉书架,放在三轮车斗里,用一块塑料布蒙着,还在车斗侧面歪歪扭扭写了“免费借阅”四个粉笔字。开学那天,他蹬着车“嘎吱嘎吱”到了校门口,停稳三轮车,揭开塑料布,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同学的目光,车上的《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引得他们眼睛发亮。

  “叔叔,这个孙悟空的书能借我看吗?”扎羊角辫的小琴怯生生地问。父亲赶紧从书架顶层抽出泛黄的《西游记》,说:“看的时候爱惜点,看完来换别的。”那天放学,校门口的三轮车周围挤满了孩子,有的蹲着,有的趴在车斗上,连树上都坐着偷看书的调皮蛋。夕阳把书页染成橘红色,父亲蹲在一旁卷旱烟,眼睛却总往孩子们身上瞟,笑得比谁都开心。

  渐渐地,这个流动“书屋”成了村里的“文化地标”。农闲时,大爷们会来翻《参考消息》,唠着各种新闻;小媳妇们抱着孩子看《知音》;最积极的还是学生,我常看见二柱子攥着作业本,追着父亲问“诸葛亮草船借箭为啥能成功”。

  去年过年回家,三轮车早已锈迹斑斑,书架上的书也蒙上了灰。父亲摸着书页叹气:“现在娃们都玩手机,没人来看书咯。”可我知道,那些在书屋里度过的时光,早已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种子。小琴考上了师范,二柱子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他们都说,是父亲的书让他们看见山外的世界。

  如今,每当我翻开书页,总会想起那个守着三轮车的身影。父亲用最朴素的方式,把文字的星火传递给了我们。那辆破旧的三轮车,不只是流动的书屋,更是一座连接现实与远方的桥梁,载着父亲对知识的执着,也载着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