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插拳对打
教学员耍枪花
刚强有力
指导学习
亮个相
7月14日,“相约中华 遇见青春”中蒙Z世代青年音乐夏令营开启独特篇章,中蒙青年走进内蒙古艺术剧院京剧团,体验京剧魅力,让文化交流在一招一式、一弦一韵中生动展开。 “京剧的灵魂,藏在‘生旦净丑’四大行当里。”当日9时许,随着内蒙古艺术剧院京剧团讲解员的介绍,一场场经典片段展演将京剧的行当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大家的掌声中,饰演武松的演员出场,在他身上,武松的英武之气完美呈现,精彩的表演,瞬间让《水浒传》中的江湖豪情在舞台上活了过来……表演结束后,5位青年上台,在演员指导下,认真学习了“插拳对打”等基本招式。
展演中,中蒙青年被精彩的京剧表演吸引,演员们身穿华丽戏服,主角精致扮相搭配细腻动作,唱念之间尽显功底,大家屏气凝神,不时发出惊叹。
“京剧的唱念做打,离不开乐队的‘保驾护航’。”在讲解员介绍下,青年们交口称赞。京胡的高亢明亮、京二胡的柔和婉转、月琴的清脆悦耳,在乐队老师的演绎下交织成曲。在武场乐器里,板鼓的“指挥”节奏、大锣的雄浑、小锣的清脆、铙钹的铿锵,共同构成京剧的“筋骨”。
表演结束后,互动体验环节开启。中蒙青年在京剧演员指导下学习动作,抬手、踢腿,非常认真。随后,又分组体验了武场乐器。敲板鼓的青年努力跟上节奏,打大锣的青年则要找准节奏的节点,虽然配合得磕磕绊绊,但真切感受到“一台锣鼓半台戏”的深意。
在另一侧化妆区,中蒙青年们坐在镜前,看着老师用油彩在脸上勾勒眉眼。“青衣的眉要细而弯,武生的眼要有神采。”化妆师边画边讲解,原本普通的脸庞渐渐有了京剧角色的神韵。试衣区里,龙袍的刺绣、靠旗的英武、旦角帔衫的雅致,让大家爱不释手。“穿上这身靠旗,感觉自己真能上战场了!”穿起刀马旦戏服的女生们兴奋地合影。
“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才算真正懂得京剧的美。”蒙古国达尔罕学院的大三学生达姆巴日钦·绵甘卓拉说。
活动即将结束,中蒙青年们仍意犹未尽。他们纷纷表示,这场跨越地域与年龄的文化之约,让国粹艺术在交流中焕发新的生机。
据了解,此次活动,内蒙古艺术剧院京剧团特别选取了国家文化名片国粹京剧作为中蒙青年的文化打卡和文化体验项目,给国际青年朋友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现场通过观看表演学动作,体验乐器试一试,穿上服装亮个相,体验容妆有惊喜。这样全过程、沉浸式体验京剧,让两国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京剧有了更深的感受。
文·摄影/草原云·北方新报记者 刘睿睿 郝儒冰 樊文礼 张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