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北方新报

爱国将领滕久寿:甘将热血洒淞沪

日期:07-08
字号:
版面:第05版:九州       上一篇    下一篇

  滕久寿戎装照(资料照片)   新华社消息  在贵州省三都县烈士陵园的山顶上,苍翠松柏间,一座纪念雕像巍然矗立,目视远方。他是为保卫中华民族而牺牲的爱国将领滕久寿。1932年,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在淞沪抗战中,他在牺牲前最后一刻发出指令:“我辈军人,负有保国卫民之责,速还炮杀敌,后退者枪毙!”

  滕久寿,1899年出生,贵州省都江县(今三都水族自治县)人。他出生在书香门第,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从小就以精忠报国自励。1917年,他考取贵州陆军讲武学校炮兵科,1919年毕业后,他历任黔军排、连、营、团长等职务,军事才能初露头角,并且颇有抱负。

  时值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国民革命军。滕久寿看到报国有门,于1926年离开贵州奔赴广州,投奔国民革命军,先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教官、潮梅警备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后又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二师及第十军二十九师参谋长。1930年任吴淞要塞司令部参谋长。

  1932年1月28日,日军悍然进攻上海,派重兵围攻吴淞要塞。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和上海人民同仇敌忾,面对日军的猖狂进攻,滕久寿下令修整炮台防御工事,带领官兵积极备战。

  2月4日上午,日军派出军舰10余艘、飞机20余架,对吴淞炮台进行开战以来最猛烈的轰炸,企图摧毁炮台,占领要塞。在这紧急时刻,滕久寿奉命督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吴淞要塞火光冲天,炮台内到处是丈许深的弹坑。滕久寿临危不惧,继续指挥炮台官兵进行还击。在激战中,敌人的弹片击中了他的左臂,随身护兵请他暂时退避,但滕久寿坚决地说:“我辈军人,负有保国卫民之责,速还炮杀敌,后退者枪毙!”话音未落,他的右腋又中敌弹,右手被炸断。接着,胸腹又被弹片穿透,最终壮烈殉国,时年33岁。

  滕久寿为国捐躯后,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写下“血洒淞沪”条幅以慰英灵,并为之治丧。宋庆龄也发表演说,赞扬十九路军和滕久寿奋勇抗敌的爱国精神。

  1984年6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滕久寿为革命烈士。同年7月6日,民政部为滕久寿正式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2014年,滕久寿被民政部列入全国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李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