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讯(草原云·北方新报记者 郑慧英) 6月20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了解到,全区春播于3月初的河套灌区小麦开播开始,至6月下旬杂粮杂豆种满结束。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目前全区春播面积已超1亿亩,接近收官。 为切实抓好今年春耕备耕工作,打牢全年粮食丰收基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聚焦“稳面积、提单产”重点任务,抓实“三个提早”稳定粮食面积,升级“三联协动”做好技术指导,融合“四良措施”推进单产提升,扎实推动春耕备耕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据农情调度,预计全区总播、粮播、经济作物面积“三增加”,整体生产形势良好,完成国家任务有保障。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提早将粮播面积、粮食产量、大豆面积、油料面积四项任务分解下达至盟市、旗县。尽早分解惠农资金,发布自治区财政支持粮食生产政策清单,稳定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植粮食积极性,确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组建11个自治区级专家组,联合国家地方4级和农科教企等领域新建388人的单产提升专家库,加强与7位国家级院士和专家团队深度合作,为大面积单产提升筑牢人才根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累计开展技术指导服务2301人次,指导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21900人次,组织线上线下技术培训577期。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将利用好最后的适播期,抢抓有利时机全力抓好春播,保障种满种好。探索形成“1+1+N”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体系,加快推进1000万亩单产提升示范区和1000万亩“吨粮田”建设,力争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单产提升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