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4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北方新报

赵俊华返乡认亲 包钢“娘家人”千里相送

日期:05-28
字号:
版面:第04版: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与亲人紧紧相拥   姐弟三人手牵着手激动不已   为志愿者送上锦旗   5月22日,包头市“国家的孩子”赵俊华回到阔别65年的家乡江苏省高邮市,与两位素未谋面的弟弟相认。养父母和赵俊华夫妇两代人都是包钢职工,“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两件民族团结的大事件,在赵俊华身上有着交集。包钢(集团)公司作为“娘家人”,将赵俊华送回老家,而高邮市文旅部门也满怀感恩喊话内蒙古游客:到高邮所有国有景区半价优惠!跨越千里,北疆和江南人民再次温情互动,书写着延续60多年的民族团结大爱故事。

  “娘家人”送我回家

  高邮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会议室,66岁的赵俊华拿出大号字体打印的发言稿宣读感言,这段话早已铭刻于她的心里,但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她怕忘了词,还是觉得拿着手稿心里踏实。

  赵俊华向现场来宾深情讲述了自己曲折的身世。赵俊华是“三千孤儿入内蒙”中的一员,1960年从上海被送到内蒙古,后被包钢职工赵景山夫妇收养。赵俊华说,父亲是一名革命军人,因为战斗中负伤一生未曾生育。转业时,正逢包钢创立初期,父亲便响应“齐心协力建包钢”的时代召唤,成为包钢第一批建设者。

  幼年时,赵俊华身体瘦弱,养父母用全部的爱呵护她成长。长大后,她与丈夫也都成为包钢职工,继续父辈的事业。

  在养父母相继去世后,赵俊华也萌生了寻找自己南方亲人的想法,并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幸运地找到在高邮的两个亲弟弟。

  5月20日,赵俊华夫妇及女儿、弟弟等7人,从包头出发历时两天抵达高邮。赵俊华的女儿说,因为给老家亲人们带的礼物太多了,所以决定开着车去。

  在赵俊华的“送亲队伍”中,还有包钢(集团)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代表“娘家人”参加了认亲仪式,并向赵俊华的亲人赠送了包钢的历史画册和文创产品。千里相送,既包含着包钢对赵俊华家两代职工的感谢与关怀,也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这些火热的时代记忆留给高邮的家乡人民。

  “欢迎姐姐回家!”

  王其海从志愿者发来的照片中第一次见到三姐,看到照片的那一刻,他便说“这肯定是我们家人”。因为照片中的三姐,跟他和哥哥王其金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三姐是在兄弟俩出生前被送走的,虽然没见过姐姐,但兄弟俩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她。

  王其海说,姐姐是被“二爷爷”送到上海弄堂里被人抱走的。那时家里穷,老人怕出生仅几个月的女婴养不活,便辗转送到上海给她寻条生路。后来,父母曾多次到上海寻找三女儿,却总是失望而归。几年前,父母带着深深的遗憾相继去世,再也未能见到惦念了几十年的骨肉。

  得知找到三姐的消息,王其海和哥哥哭了好久。王其海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与姐姐的故事。“在我十几岁时,上学没有学费,就去找二姐要。当时二姐正在地里干农活,见了我从兜里掏出一个手帕,里面叠着一分、一毛的纸币,一共三块钱,姐姐都给了我。1985年,我当兵在外,听说29岁的二姐因病去世,我痛哭昏迷了一天才醒过来。后来,大姐也走了。那是最疼爱我的两个人。今天,三姐回来了,我们太高兴了!可惜父母和两个姐姐看不到了。”

  在赵俊华的认亲仪式现场,有十几名穿着军绿色半袖的老人,他们是王其海的战友。他们得知王其海找到失散多年的姐姐,便自发组织前来。在认亲现场,老兵代表向赵俊华献花,欢迎姐姐回家。虽是戎装已褪,年近花甲,但老兵们依旧精神抖擞,腰杆笔直。

  北疆江南一家亲

  认亲会现场,一群穿着黄马甲的人各司其职地忙碌着。他们是高邮阳光寻亲服务团的志愿者。赵俊华能够找到亲人,离不开默默奉献的他们。寻亲服务团团长杨凤荣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他们相继帮助梁引梅、杨阿娟、赵俊华、马丽萍等“国家的孩子”找到南方亲人。

  “赵俊华是我们用时最短找到亲人的‘国家的孩子’案例,志愿者们配合内蒙古和江苏两地公安部门的比对工作,入户走访采集血样,最终找到她的亲人。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够提供线索,帮助其他‘国家的孩子’踏上回家的路。”杨凤荣说。

  扬州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副会长薛鹏表示:“赵俊华女士这段漫长的归途,恰似一幅中华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壮美画卷,更是民族团结大爱的鲜活注脚。民族团结的深厚土壤,孕育出跨越地域、超越时空的深情厚谊。草原母亲的无私养育,江南同胞的殷切守望,共同诠释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永恒誓言,彰显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凝聚力。”

  赵俊华跨越千里的认亲之路,是一家人的骨肉团圆,更是北疆和江南的深情互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包钢(集团)公司、“国家的孩子”群体代表及媒体记者代表“娘家人”参加了认亲会,高邮市委统战部、扬州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及高邮阳光寻亲服务团等单位和社会团体则代表家乡人民热情欢迎内蒙古送亲团一行。

  在赵俊华一家抵达当日,高邮市文旅部门向养育了“国家的孩子”的内蒙古人民发出诚挚邀请,宣布从即日起内蒙古游客在高邮市所有国有景区享受门票半价优惠。

  “少小离家白发归,山河难隔血脉回。从今故里灯火暖,再话团圆千百回。”这份迟到的团圆,是赵俊华姐弟幸福的新起点,也将化作更多家庭重逢的曙光。

  文·摄影/草原云·北方新报首席记者  查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