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 炜 母亲向来爱吃油条,尤其钟情刚出锅的。
每当胃口欠佳时,她就会念叨油条搭配老豆腐的美妙滋味。只要她一说起,我便会前往四千米巷去买。每次看到我回来,她就像孩子一般,围着我打转,赶忙去拿碗筷……接着,她便起身,还会看看今天的油条是否蓬松酥脆,似乎生怕吃晚了口感就不好了。每每瞧见母亲这模样,我心里就想着,这点心愿一定要满足她老人家。看着她吃饭时的背影,我真切地意识到,母亲真的老了。
母亲常常念叨,年轻时就爱吃油条,可那时生活条件差,也只能想想罢了。从前,我们家住在平房,有条巷道,巷口有个油条摊,支着一口铁锅,锅里的油整日沸腾着。摊主是个汉子,腰间系着一条油渍斑斑的围裙,一见到我母亲领着我,便笑着打招呼:“大姐来啦!”母亲也笑着回应,然后排在队伍里。排队的大多是这一带的居民,彼此都很熟悉,有人互相寒暄着,一边家长里短地聊着,一边不时伸长脖子,看看自己前面还有多少人,或者瞅瞅面案上还剩多少面……
油条一下锅,就发出“嗤”的一声响,迅速膨胀起来,浮在油面上,变得金黄酥脆。大家看着油条出锅的样子,一边夸赞着老板,一边忍不住咽口水……母亲每次总要买三根油条,用草纸包好,揣进纸袋里小跑回家。到家时,油条还是热乎的,她会给我和姐姐一人一根,自己则掰开一根,和父亲一起分享。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但母亲还是常常想吃油条。我常劝她,油条不能常吃,对身体不好。可有时还是会看到母亲自己去买油条。只是她走路变慢了,背影也变得佝偻。油条摊的摊主换了人,买油条的既有原来的老顾客,也有新面孔。
随着母亲年纪越来越大,独自外出变得困难,但她心里还是惦记着油条。有时我给她买油条回来,她会泡在牛奶里吃。我问她油条好不好吃,她却摇摇头,说:“不是原来的味!”尽管觉得味道不对,她还是勉强咬上一口,慢慢咀嚼后咽下去,然后把剩下的搁在一旁。“不是那个味了。”这成了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今晨路过巷口,油条摊还在,可排队的人却都是新面孔了。回想起儿时拉着母亲的衣襟,一起排队买油条的情景,那样的时光此生不会再有了……母亲已经离世,再也不会念叨她几乎惦记了一生的油条。我竟一直没弄明白,母亲当年为何如此钟爱油条?想来,她爱的或许并非油条本身——那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一个时代在她生命里留下的深刻印记,是藏在每一根油条里对孩子们的爱,是一位母亲对家庭无私的付出。想到这里,泪水不禁湿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