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人民日报》发布2023-2024学年度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共100名,其中,内蒙古自治区一名学生入选。她就是石文希,这个来自呼和浩特市食品与医药卫生学校2022级食品加工工艺专业的女生,用两年时光,把“一技在手”的信念,打磨成赛场乃至人生的从容。她的故事里,藏着中职生特有的坚韧,更有一群人托举着她的梦想向上生长。 初遇迷茫 白大褂下的忐忑与觉醒
2022年秋天,石文希第一次穿上食品加工工艺专业特有的白大褂时,内心却充满了不安与忐忑。
中考的失利,让她一度蜷缩了起来,直到收到呼和浩特市食品与医药卫生学校的录取通知。走进校园,看着学长学姐抱着实验器材匆匆走过,她的心里满是忐忑:“职高生的路,真的能走稳吗?”
班主任陈洋很快注意到了这个女孩,专业课上经常给石文希回答问题的机会。实验室里,陈老师指着显微镜说:“每个微小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就像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地方发光。”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悄悄埋进了石文希的心里。当她第一次穿上属于自己的白大褂,有了一种庄重的使命感。她不知道,这件白大褂将成为她蜕变的起点。
度过了最初的迷茫期,教学楼里的实验室成了她的第二个“寝室”。别人练10遍的基础操作,她要练上百遍甚至更多。慢慢地她发现,那些曾让她头疼的设备仪器,竟渐渐成了最熟悉的伙伴。
逐梦路上 被汗水浸透的日夜
2024年,当石文希入选“内蒙古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集训时,迎接她的是贴满便签的训练计划。比赛开始前的几个月,她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备训中。每天最早来的是她,上课铃声尚未响起,她就已经在擦拭显微镜;最晚走的也是她,她记录数据的本子上,洒下细碎星光。为了练稳一个基础操作,她重复上百次,因为陈老师说过,这是成长的印记。
直到比赛前夕,石文希还在反复练习样品处理,几个小的细节似乎还是不够熟练。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别慌,再来一次。”班主任陈洋从身后走了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就是这个瞬间,她突然明白,原来比赛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比赛当天,石文希想起老师们说过的“把赛场当实验室”的话。此刻,她忽然不紧张了——那些在实验室度过的日夜,那些被老师反复纠正的细节,此刻都成了最坚实的底气。
石文希屏住呼吸,按照平时课堂上学习的流程,一步步进行规范操作。最终,她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食品药品检验三等奖,在全校传为佳话。迎接她的,是同学们与老师温暖的拥抱。
向光而行 从这里出发的每一步
如今的石文希说起未来,声音中透出了明亮的色彩:“我想考上内蒙古农业大学,继续学检测。食品健康不是小问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吃得放心。”
不仅在“内蒙古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上获得三等奖,石文希还曾获得过“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中等职业学校及其事业单位职业技能邀请赛”食品药品检验一等奖。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荣耀,让她想起了陈老师的那句话:“职业教育的魅力,就是让每个平凡的努力,都能找到闪光的地方。”
石文希知道,自己的梦想就藏在每一次专注的检测里,藏在老师日复一日的陪伴中。这条曾经让自己陷入迷茫的职业教育之路,正在她的脚下,铺成一条通向光明的坦途。 文·摄影/草原云·北方新报首席记者 王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