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北方新报

二月兰

日期:04-11
字号:
版面:第06版:风铃       上一篇    下一篇

  文/老  海

  在我们北方的农村,乡下田间的野菜有许多种,在早春农历二月,与荠菜差不多一起发芽、开花的要数二月兰了。只是人们热衷于荠菜的香气和美名,很少有人注意到二月兰,更不知道这种开着淡蓝色小花的植物,其实也是一道不错的野菜呢!

  以前,一个冬天的严寒季节,居住在北方的人们一般以大白菜为主菜,很少吃到新鲜蔬菜,早春的荠菜就显得那么诱人。于是,田野间到处可以看到许多挖荠菜的人。记得小时候,在这样的时刻,我为着贪玩和嘴馋,总是缠着母亲到田间挖荠菜。母亲一点都不着急,拉着我的小手说:“妈妈带你去挖比荠菜更好吃的二月兰。”

  二月兰又叫菜籽花、紫金草、诸葛菜,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因农历二月前后开始开蓝紫色花,故称二月兰。它对土壤光照等条件要求较低,耐寒耐旱,生命力顽强。传说诸葛亮率军出征时,见一种菜,称为“蔓菁”,从老农口中得知此菜浑身是宝,叶子和茎都能吃,吃剩的还可制成腌菜。于是诸葛亮命士兵广种“蔓菁”。后来世人为纪念诸葛亮,把这菜称为诸葛菜。

  现在想来,可能母亲是小学老师的缘故,或许她比别人观察得更仔细一些。二月兰,这些开在山坡低处、夹杂在树林和野草中间的野生精灵,几乎从没有被村里其他人发现过。等我上大学后才知道,二月兰多生长在偏僻的沟渠、树林、山坡处,不用心去寻,是很难发现的,怪不得母亲每次带我挖二月兰总是要跑很远的路。

  母亲带我去的是离家有五里路的一个叫西洼的一大块地,那地一旁就是一大片杨树林和槐树林。这时节的二月兰,茎已有十多厘米高了,在茎的最顶部,可以看到小小的淡蓝色的花蕾,微微呈现出一点紫色。母亲说,这是二月兰最鲜嫩的时候,在这之前,虽然有刚刚冒出的小小细芽,如果掐掉吃,就太可惜了。再过三五天,花蕾变成紫色,虽然也可以吃,但没有现在那么鲜嫩可口了。如果等二月兰开过花,就不能清炒了,只有用沸水焯过包大包子吃。

  我感觉挖二月兰比挖荠菜容易多了,只要找对了地方,每年都可以到这个地方来。那个叫西洼的一片地,是我和母亲的小秘密,没有人知道这里生长着二月兰,即便知道了,邻居们也不喜欢吃它。每年的早春,在西洼,总能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二月兰,我和母亲蹲下不动窝,专门挑肥大的掐掉,不一大会功夫,就掐满我们的篮子。

  回到家后,母亲先择一遍夹在二月兰上的草、树叶或者松针,再把茎底部老的地方掐掉一些,用清水洗过,开始炒了。

  母亲炒二月兰的做法实在是再简单不过,先切点姜末和蒜末放着,等锅里的油温热了,急火快炒,噼里啪啦,上下翻炒几铲子,即可出锅了。看着那碧绿碧绿的颜色,吃到嘴里先是微微的一点苦,然后是一阵浓郁的香味而出,那味道是任何野菜也无法比拟的,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野蔬。

  这个时候,父亲总是笑呵呵地围过来,拿着筷子要尝鲜,不解地说:“你们这是在哪里挖这么多这玩意啊,咱村里我没看到别人家有挖这个的啊?”

  母亲忙着盛菜,头也不抬,说:“尽管吃吧,就不告诉你!”

  季羡林老先生在他著名的散文《二月兰》中,描写了他对二月兰的喜爱之情。而我对宗璞先生的散文《花的话》更为喜爱至极。先生写道:“忽然间,花园的角门开了,一个小男孩飞跑了进来。他没有看那月光下的万紫千红,却一直跑到松树背后的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在那如茵的绿草中间,采摘着野生的二月兰。”我喜爱二月兰那低姿态的品行,从不与别人争艳,二月兰就是这样生长在不起眼的角落,不被人注意,但它的芬芳和恣意生长的灿烂却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

  母亲退休后,跟我住在县城的家里。每年的早春时节,最忘不掉的就是二月兰。县城附近的周边田地里都没有,母亲都要我回老家挖一些回来。今年春节我回家祭祖,才知道生长二月兰的那一大片西洼地已经被一家大型的煤化工企业整个征用了,那块曾经有着一大片杨树林、槐树林,曾经在早春的寒风中开着淡蓝色花朵的二月兰到哪里再去寻觅!

  知道母亲最爱二月兰,我没有把这一消息告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