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内蒙古日报

岁月有味声声慢

日期:10-08
字号:
版面:第04版:悦读       上一篇    下一篇

  □李昀翰

  青年作家李敬白新近出版的作品《凡尘晴好,世物幽美》,由81篇精短散文构成,字里行间氤氲出美好世物的意境,让读者在喧嚣的城市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与温暖。

  繁华世间,不乏美好物象,用晴好的心态关注它们,看它们幽幽地散发美丽,这是凡俗的温暖,也是可期的岁月。寻常饮食、光阴旧物、花草树木、草间昆虫,看似普通,却有着各自的暖心故事,生活之美就藏在俯拾即是的平凡里。作者从细微处着手,用敏锐的视角去感知世物的形象内涵,用写意的笔触去勾勒它们的精神气质。从书名“烟火味”“旧情怀”“花枝俏”“草木谣”“虫草集”5个章辑的取名来看,其既有舌尖跳动的市井温度,又包含旧物承载的时光秘语,更可见自然万物的哲思禅意,将日常琐碎升华为哲学思辨,在茶烟袅袅、落叶簌簌间,构建起抵御浮躁的精神结界。书中“晴好”与“幽美”的辩证,恰似丰子恺所言“万般滋味,都是生活”的另一种诠释——前者是直面尘世的勇气,后者是超越庸常的慧眼。

  在《癞葡萄》一文中,作者写道“拳头大的癞葡萄,虽然果肉就那么一丁点,但充满情趣,这很像周作人笔下的文字,全是大闲话,却‘干货’满满”。由凡俗的食物想到名作家的文字,文字看似平实,却显笔意纵横。到了最后一段,作者又话锋一转,说“温州话里面,将癞葡萄称作‘红娘’,不过近来人间红娘同样锐减,饮食男女多跑去自由恋爱了”。这段颇显俏皮的收尾引导读者随作者的思绪一起天马行空,但又恰到好处地点到为止,其中文字即是对开头所言的市面上癞葡萄少见进行了呼应,又对全文立意进行了别致的升华。

  本书视域开阔、思接千载,擅从日常中汲取真知,尤其对“物”的观察令人动容:一枚锈蚀的铜镜、半盏冷透的茶,皆被赋予时空纵深感。作者笔下的器物不仅是道具,更是文明与情感的载体,如同《冬歌文苑》中“历史与文化的重逢”,这种美学,又多了一份东方特有的温润之美——破陶瓶里插野菊的残缺,恰是生命最本真的圆满。在《栀子花开》中,作者提到在乡下茅房边,看到一丛栀子花不修边幅地绽放,由此他觉得因栀子花的点缀,茅房格调提升得像是魏晋高士的草庐;在《紫气长来》中,他说“有时到了穿汗衫、摇蒲扇的时候,还能看到紫藤花精神地开着。古代把紫藤寓意‘紫气东来’,其实叫作‘紫气长来’倒更贴切”。这些深刻的体悟能力,正是对超脱淡然、平和豁达的生活态度的反映。

  作家荆歌在序文中写道,手中的笔也许是李敬白所用的手杖,他走起来也许不会很快,但绝对踏实,移步换景间,他把幽美万物肆意活泼、风情万种地展现,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赤子之心。由这篇序文不由想到书中《拂尘》一文,作者说“器物只是给个人形象锦上添花的道具,它永远不会提升一个人的内质,就像白石老人放下常持的竹杖,他还是我们心目中可亲可敬的书画大师”。我套用一下说,没有手中的笔,李敬白依然不会停止观察、拒绝思考,放弃构思一篇篇饱满而感性的文字。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读完本书,不由想到木心《从前慢》里的诗句。我想,在这个飞速前行的时代,我们需要把生活的节奏调慢,在凡尘间感悟晴好的日子,看世物幽幽地散发美丽。故而真正的幽美不在远方,而在低头凝视一朵野花的刹那,恰与作者“小千世界”的提法形成奇妙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