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内蒙古日报

鄂尔多斯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新样本

日期:10-06
字号:
版面: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荣松如赵元君郝雪莲

  9月29日,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教师武磊讲授完当天的课程,就匆匆投入到今年的一项科研课题研究中。身为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的武磊,2023年7月通过鄂尔多斯市的人才招引政策来到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任教,从事电力系统相关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2024年9月,他又通过鄂尔多斯市政府的一项人才政策“科技副总”计划,到鄂尔多斯市蒙泰检修公司担任“科技副总”,打开了校企合作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在企业任职期间,我和学生根据厂区变电站检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带电间隔和作业区安全隐患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安全高度警示仪,还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不仅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还通过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企业回到学校后的武磊,把工程项目上的检修案例融入所授课程,让学生们对所学专业产生了浓厚兴趣。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副总”计划只是鄂尔多斯市创新实施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以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强化“资源富集城市更要优先发展人才”的理念,以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政策力度和投入强度实施了一系列硬核举措,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政策赋能:构建极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人才政策是人才工作的生命线。鄂尔多斯市聚焦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全链条,顶格推动人才工作提档升级。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抓大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解难题”工作机制,将“述才”纳入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年度述职必述内容。对标一流出台人才新政“双30条”,围绕招引高精尖缺人才、加强人才培育激励、用好用活人才资源、营造暖心留才环境、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面向海内外广揽英才。迭代升级科技新政2.0版,推出“服务暖城新市民0477若干措施”等人才政策,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能“出彩”营造了最佳政策环境。数据显示,鄂尔多斯市本级近5年累计投入人才工作经费5.7亿元,为人才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金海于2023年底被引进到康巴什区,按照政策享受了10万元安家补贴,并在当地人社和教育部门的帮助下,他的孩子也顺利从北京转学到康巴什区,■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颇具吸引力的政策让像张金海这样的人才从全国各地汇聚鄂尔多斯市,在这里安居兴业。

  招才引智:打造“引用育留”全链条人才生态

  人才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集中体现。鄂尔多斯市聚焦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持续招引高精尖缺人才,采取“双聘”和全职引进、项目支持、技术合作等方式引进10名院士,全职引进培养自治区“英才兴蒙”工程六类以上人才180人;聚焦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引才用才需要编制《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推进“十万青年聚暖城计划”,面向重点高校开展“暖城之邀”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同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扬帆计划”大学生实习实践等各类活动,不断拓宽引才聚智渠道。2023年“暖城之邀”招才引智活动开展以来,鄂尔多斯先后走进16个省市61所高校招引人才,为5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引才需求,累计吸引20余万高校毕业生关注参与。设立上海交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6个引才工作站和20个本硕博在校生社会实践基地,“借梯登高”开展人才引育全方位合作。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人才总量突破51万人,入选2024年度“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全国50强,人才吸引力跃居地级城市第34位。

  平台聚力: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8月21日,鄂尔多斯市举办产业“链”上人才——企业家与科学家“握手”行动,发布12项“技术攻关需求”和60项“可落地转化成果”两张清单,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鄂尔多斯市相关企业签署了8项技术成果转化与技术合作项目协议,推动企业需求和技术供给的“双向奔赴”和精准匹配。

  截至2024年12月底,《鄂尔多斯市企业家与科学家“握手”行动工作方案》实施以来,全市开展企业家与科学家“握手”行动90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80项,已开展合作项目114项,项目投入总金额超9亿元,开辟了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发展的新赛道。

  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是搭建前景广阔的平台。鄂尔多斯市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相关领域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机遇。高标准建设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大载体,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院校共建科研机构13家,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57家,自治区级以上人才科创平台达到273家,加速汇聚顶尖科研力量。

  同时,鄂尔多斯市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设立人才创业基金,为青年人才和初创团队提供初始资金、场地支持和专业辅导,让奇思妙想有机会落地生根。

  生态暖才:营造近悦远来的温馨家园

  9月10日,康巴什区打造的第四批人才公寓迎来100多位入住者,经康巴什区教体系统引进的学科专家、银龄教师、“草原英才”等优秀教育人才陆续拿到公寓钥匙。

  “我申请到一套90平方米的公寓,装修风格简洁大方,家具电器齐备,中央空调与地暖系统同步配备,拎包就能入住,太喜欢了。”今年7月从河南引进到康巴什第一中学的高琼阁老师按照条件分到人才公寓后兴奋不已,“我和爱人都是被鄂尔多斯市的人才政策吸引来的,这里有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城市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我们会一直在这里工作、生活,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良好的环境是汇集人才的“金招牌”。鄂尔多斯市以最优环境、最大诚意集聚人才,全面推进旗区、园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一心两园八基地”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已建成投用区域标准最高、功能最完善的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鄂尔多斯市用心解决人才住房安居、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等事项,推动建立“暖才周转编”“暖才补贴金”和“暖才学位池”,近5年累计兑现人才奖补资金超4亿元。设立“暖城贡献奖”,上线运行数字人才智慧服务平台和“产业人才云图”,启动“人才会客厅”“人才公园”和人才科创走廊等城市人才地标规划建设,让每一位选择鄂尔多斯市的人才都能感受到城市的礼遇和温度。

  “鄂尔多斯有丰富的现代新工业体系等应用场景,我们以真心实意、真抓实干、真金白银打动各类人才,把政策优势转化为人才聚集优势,以更精细的城市管理、更优质的居住环境、更便利的生活配套,打造独具特色、宜居宜业的兴才生态,让鄂尔多斯成为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热土、施展才华的沃土。”鄂尔多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闻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