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新疆日报

万家灯火时 他们为护佑生命接力

日期:10-07
字号:
版面:A02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苏璐萍

10月1日清晨,国庆假期刚刚启幕,正当人们踏上早已计划好的旅程,赶赴一场假期之约时,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内,4组医护团队早已就位。

小儿普外科主任李万富与援疆专家、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儿童器官移植科副主任董冲,再次确认团队分工。

接下来,是一场长达14小时的硬仗。

就在手术前夜,一场意外打乱了原定安排:一名等待肝移植的患儿病情急剧恶化,因严重腹水导致呼吸窘迫,保守治疗难以控制病情。

“不能等了!”经过医院多学科团队的紧急评估,李万富团队迅速研判,决定加做一台急诊亲体肝移植手术。

儿童肝移植,技术壁垒高。急诊手术,更是对医院多学科协作的极限考验。

重症监护室团队第一时间稳定患儿生命体征,完成全面术前监测;麻醉科团队针对儿童肝移植特点,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手术室护理团队迅速完成设备调试与耗材准备;输血科团队紧急调配充足血源……急促的电话铃声、脚步声、协调讨论交织在一起,各科室如精密的齿轮般迅速咬合、高效运转。从决策到手术开始,所有准备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上午10时,手术准时开始。

第一台亲体肝移植开始。另一间手术室,为急诊患儿加做的手术也同步展开。取肝、修肝、植入……每一步都精准谨慎。血管吻合、胆道重建,团队展现出国内一流的技术水准。

20时,第一台亲体肝移植手术成功。

来不及停歇,医护人员转身便投入第二台急诊手术,此时,他们已连续奋战10个小时。手术间隙,大家匆匆扒了几口盒饭,便又回到无影灯下。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从清晨持续到次日凌晨,这场生命接力历时整整14个小时。

当最后一项操作完成,两名患儿重获新生。

汗水浸湿了医护人员的额头,疲惫刻在每一张脸上,但所有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心中只有一个声音:使命已达。

自2014年完成新疆首例儿童肝移植以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团队已成功实施近50例手术。患儿中,最小的仅5个月,最大的14岁,病种涵盖胆道闭锁、门静脉海绵样变、肝豆状核变性、各类罕见肝脏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肝纤维化及“布加综合征”。

得益于多年的技术积淀、医院多学科协同发展,以及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的帮助,让团队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成功完成高难度儿童肝移植手术。

目前,两名患儿病情平稳,预计节后将转至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

温暖祥和的假期还在继续,万家灯火背后,是无数人坚守岗位的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