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文都
通讯员 徐子春
政务服务平均受理时长缩短至0.34小时,线上助农销售额突破2300万元,AI技术让蜜桃销售期延长60天……这一连串鲜活数字的背后,是秦安县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支点,撬动全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面对资源有限的普遍困境,秦安县没有选择“大投入”的常规路径,而是创新性地开启了“政府推动+高校赋能+自主创新”的“三合一”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数字化突围之路。
数字素养“系统升级”。依托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开设“数字政府大讲堂”,借助北京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校友资源,邀请专家量身定制培训内容,采用“线上直播+线下实训”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解读数字政府、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知识。累计开展培训22期、集中办公12次,覆盖超100人次,有效推动干部数字认知从“零散化”走向“系统化”。
政务服务“提速办理”。聚焦网上办件效率不高的问题,开发政务办件预警平台,建立“收件提示+3小时预警”机制。目前,政务服务平均受理时长缩短至0.34小时,承诺时限压缩比达到93.69%,企业开办全流程可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群众和企业办事体验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主动优化”。围绕“工业强县”目标,建成“秦安招商引资惠企服务”专区,通过政策精准解读、政企直通互动等功能,已促成2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解决32家企业反映的46个问题,带动工业增加值超过6000万元;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陇水秦风”线上专区,多维度展示文旅魅力,吸引访问量突破12万人次,有效助力招商引才。
特色产业“数智管理”。针对全县90万亩林果产业,建成“秦味”农特产品数字化展厅,提供从“生长—管理—销售”的全流程服务,已帮助20余家果品企业拓展订单,实现线上销售额超2300万元;打造秦安蜜桃智慧农场,运用AI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反季节种植,延长销售期60天以上,同步建设果园气象监测站点,为精准种植提供有力支撑。
社会治理“数据驱动”。基于12345民生诉求数据,运用AI+DeepSeek大模型推出《秦安智慧民声月报》,梳理并解决民生问题120余个;联合兰州交通大学开展城区交通路网优化研究,通过数字化建模优化信号调控策略,有效破解城区交通拥堵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