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刘蕾】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博物院(博览园)与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文明曙光——大地湾遗址史前文化文物展”在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展出。展览以丰富的文物实物搭配翔实的图片介绍,生动还原了史前农业生产的真实面貌,为广大师生与观众呈现了一堂鲜活且深刻的中华民族农业史教育课。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大地湾文化首次走进高校校园,不仅为师生带来了近距离接触史前文明的机会,更开创了文博机构与高校深度合作的全新模式。
大地湾遗址作为黄河流域极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拥有距今7800年至4800年完整且连续的文化发展序列,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中华彩陶之始”,相关考古发现获评“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本次展览分为“石成大器”“刻骨为器”“简服美饰”“陶风彩韵”四个单元,共展出石器、骨器、陶器等文物117件(套),充分展示了大地湾史前人类的生活百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孙马表示,大地湾遗址蕴含的早期农业智慧、精湛建筑技艺与深厚文明基因,与学校深耕农业科教、传承农耕文明的使命相契合。博览园作为高校博物馆,将史前文物“请进”校园,具有为师生提供直观感受史前文明的样貌,理解早期农业生产、建筑营造与社会生活的平台作用,既可以让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可知,又能搭建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的桥梁,从而助力学校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
陕西与甘肃同为黄河流域文明发祥地,大地湾遗址与半坡遗址、石峁遗址等文化遗存相互呼应,共同串联起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此次展览作为陕甘两地文博力量的精彩联动,既让高校成为文化传播的阵地,又为公众尤其是青年群体触摸历史根脉、提升文化自信搭建了坚实平台。
据悉,本次展览持续至10月10日,将为公众深度读懂中华文明的深刻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跨区域文化交流合作注入新活力,也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史前文明,聆听来自远古的文化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