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天水日报

天水太空马铃薯成功采收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01版:日版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吴银霞 赵军霞】金秋时节,记者走进天水市农科所的太空马铃薯试验田里,工人们正在采收成熟的太空马铃薯。这些太空马铃薯是搭乘实践十九号卫星回来的马铃薯实生籽,在今年3月中下旬进行点播后,经过6个月的生长成功结出的首批微型实生薯。
  “今年播种了7个组合20000余粒航天种子,大概能收获20000多颗种薯。我们现在进行的是一个单株的收获,通过综合考虑它的薯型、产量还有抗病性等性状,在单株植株中我们选出最好的一颗种薯,并在明年进行首次大田选育。”市农科所薯类研究中心研究员郭天顺告诉记者。
  由于科研需要,太空马铃薯从种植到收获全部使用人工。眼下,试验大棚内十几名工人一边采收、分类打包,一边收集用完的基质。郭天顺解释道:“种植的时候要按组合分批分类种,收的时候也是一样,因为一旦弄混淆,会对后续的科研工作造成干扰。”
  据了解,为保证太空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市农科所不仅对设施大棚进行了改造提升,确保温度、湿度调节等符合种子生长需求,同时还密切关注实验的每个环节,适时进行人工除草、施肥浇水等,今年试验大棚出苗率达95%以上,这为后期的选育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颗种子,凝结的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汗水。
  “经过100多个日夜的辛勤培育,从目前收获的情况看,这7个组合的薯型、抗病性相比其他组合有着明显优势,具有薯型规整、薯皮光滑、芽眼浅等特点,病薯和烂薯都比较少。”市农科所薯类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王鹏介绍说,这7个组合的种类也较为丰富,有早熟型,也有晚熟型的;从加工用途来说,既有菜用型,又有淀粉加工型,还有油炸加工型,未来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通过航天育种,可以缩短马铃薯育种时间,加快马铃薯育种进程,助力科研人员在较短时间内筛选出具有高产、早熟、抗病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此次收获的实生薯,我们将同步进行本地选育和异地选育。在天水本地,我们将重点考察它的生产性、抗病性和植株性状,逐年逐代进行培育、筛选。”王鹏说,同时会将一部分种薯交流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以及河北石家庄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进行异地选种,加快这些“飞天”种子的育种进程,为天水马铃薯种业创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天上育种,地上增收。如今,这些“天选之种”带着太空的神秘“馈赠”已在天水这片土地落地生根。未来,市农科所将持续投入科研力量,长期跟踪选育,真正将“太空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让农民的“薯袋子”更鼓、“钱袋子”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