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步祖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甘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支持敦煌研究院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好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按照总书记的殷切期盼,我们要不断强化文化传承创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动能,有效有力放大文旅综合效应,持续推动文旅产业更深融合发展,在建设文化强省上取得新成效。
创新文旅发展机制。建设文化强省,应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文旅融合为核心、企业培育为支撑,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推动文化资源向现代文旅产品转化。一是健全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省级文旅产业统筹协调机制,推动不同地区、部门打破行业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大文旅”工作格局,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协同。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导向。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贴合现代社会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三是推动文旅业态迭代升级。推动传统业态转型,支持文化娱乐、旅行体验等传统企业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开发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响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加强新兴业态培育,重点发展动漫游戏、数字演艺、电竞文旅、智慧旅游等新兴领域,释放小剧场、音乐会、沉浸式演出等业态热度,打造数字演艺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四是深化“文旅+”融合。挖掘始祖文化、敦煌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推动“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影视”“旅游+赛事”等融合业态发展。
拓展文旅产品与消费场景。建设文化强省,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品创新、场景打造、消费拓展,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一是实施旅游提升计划。通过构建“快旅慢游”交通网络,加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提升景区可达性;提升旅游住宿品质,发展高品质酒店与特色民宿,更好满足住宿需求;强化智能文旅设施建设,推动景区票务、导览等服务数字化,方便游客观光游览;开展旅游从业人员专业培训,提升服务意识与素养,确保服务标准化、人性化;加强文旅市场监管,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推进文旅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保障游客合法权益。二是开发多元文旅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类型,重点发展研学、生态、工业、康养、冰雪、低空等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文创产品,深入挖掘敦煌壁画、马家窑彩陶、藏文化等元素,开发工艺品、纪念品、文具等传统文创,利用现代科技打造数字文创,如敦煌主题虚拟展览、互动游戏,让文化“可感可及”。三是打造特色消费场景。注重发展夜间经济,在兰州黄河风情线、敦煌夜市、天水古城等区域,通过举办夜间演出、灯光秀、美食节等活动,培育“夜食、夜购、夜游、夜娱”业态,延长消费时间。注重拓展消费领域,推动文旅消费向康养、体育、研学等领域延伸,如开展山区徒步、登山等体育旅游,历史文化名城研学旅游,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
强化文旅营销推广。建设文化强省,应通过品牌建设、多元营销、国际合作,全方位扩大甘肃文旅知名度与影响力,力争将甘肃打造成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优秀旅游目的地。一是加强特色文旅品牌建设。结合始祖文化、敦煌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藏文化等资源,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打造具有标志性的文旅甘肃品牌。二是做好多维品牌宣传。做好新媒体营销,制作高质量宣传视频、图片、攻略,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联合流量博主持续进行深度推广,全方位展示甘肃美景、美食与文化,强化品牌印象。鼓励支持游客积极发布文化介绍、旅游攻略、文创产品推介等内容,形成“线上种草—线下消费”的传播闭环,以“流量经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三是开展多元营销活动。创新举办文化艺术节、民俗文化节、“甘味”特产节等特色节庆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民俗表演、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提升文旅热度,吸引游客参与,深化游客文化体验,提高游客满意度与复游率。四是注重国际推广。引进国际优质旅游资源,丰富本地产品体系;参加国际旅游展会,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国际旅游目的地合作,吸引国外游客,提升甘肃文旅国际影响力。
(作者系市委党校生态与文化教研部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