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活力涌动
日期:09-18
-->
(上接第一版)
近年来,天水市工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在高端芯片制造、智能配电设备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带动了天水电子信息产业、电工电器等支柱产业链的整体升级,其创新实践促进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老工业基地焕发了新动能。
锚定“智改数转”
传统制造焕发“新活力”
位于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行业内负有盛名的现代化轴承制造企业。2024年,海林中科正式通过省工信厅第四批智能制造体系认证,荣获甘肃省“智能工厂”称号。在海林中科三分厂,记者看到,昔日耗时长且效率低下的生产线被有序的数据流取代,零部件在机械臂和传送带的控制下被精确有序地送到智能机床前,MES、OMS等智能信息化系统,精确计算出当前各环节物料使用情况,科学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海林中科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师燚告诉记者,海林中科近年来通过引入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对产线、产品、管理进行全面升级,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稳定,还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公司也实现了从单列产品向组合化、单元化的发展方向。“我们把技术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导方向,实现了做好低端、提升中端、突破高端的产品新格局。”师燚说。
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浪潮中,同样尝到“甜头”的还有天水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按照智能化、高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锻压公司产品由原来的常规产品逐渐向数控产品转化,由标准产品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产品转型,由原来的机动操作向智能化控制方向转型,数字化转型让老企业“焕新”。“通过对产品的‘三化’改造,不断提升产品的实用性和便捷性,用户由原来的单机控制,变成了对整个车间的脉速控制。”公司总经理助理吕毓军说。
智能制造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当前,我市工业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智能制造,聚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7个,智能制造优秀运用场景7个。
培育“新兴动能”
新质生产力加速“成型”
在位于天水经开区的甘肃燧弘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AI算力服务器生产车间里,智能机器设备正高速运转,绿色算力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甘肃燧弘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整合包括高能效AI算力芯片、算力加速板卡等算力服务器核心技术,生产国产化的高性能AI算力服务器,产品主要应用于大模型公司、互联网巨头、无人驾驶、AIGC产业等人工智能新兴领域,为千行百业提供了高效、安全的算力服务。“公司持续联合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和生态伙伴,共同打造甘肃人工智能产业链,从而形成全链条、全生态、全场景的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通过高性能的算力服务,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助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公司工业工程部总监赵冬说。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燧弘华创算力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企业技术升级、产业链优化、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构建绿色算力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甘肃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年来,我市依托老工业基地发展基础,全力支持华天科技、锻压、星火、长开等一批制造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同时,在“工业强市”战略指引下,我市还引进科技型企业和带动力、关联性强的项目落地天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崭新步伐。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站在新的起点上,天水各工业企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更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实举措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贡献天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