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以前办婚事,彩礼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好些家庭为了凑彩礼愁得睡不着觉。现在村规民约里明明白白写着彩礼不超8万,婚车、宴席都有标准,咱老百姓心里有了准星啦!”日前,在清水县白沙镇赵沟村村委会院内,村民赵宝玉拿着新村规民约宣传页,向身边邻居算起了“婚嫁经济账”。这是白沙镇开展新村规民约宣讲、助推移风易俗的生动一幕。
自修订完善新村规民约以来,白沙镇将“宣讲到户、深入人心”作为关键环节,组建多支宣讲队伍,创新宣讲形式,用群众听得懂、乐于听的语言,把村规民约里的“硬规定”变成破除陋习的“金钥匙”,让移风易俗在乡村落地生根。
宣讲队伍“沉下去”
政策解读“活起来”
为让宣讲不“走过场”,白沙镇组建了“镇干部+村干部+法律明白人+模范户+志愿者”的五级宣讲队伍,各村各选出骨干宣讲员42名。宣讲前,各村梳理新村规民约中涉及移风易俗的重点内容,包括抵制高额彩礼、反对大操大办、倡导厚养薄葬、禁止封建迷信等,确保宣讲员“懂政策、能解读、会举例”。宣讲中,队员们摒弃“念文件”的传统模式,走进农家院落、文化广场、田间地头,通过“拉家常”“摆案例”“算细账”的方式,把村规民约和村民生活紧密结合。针对部分老年人对文字理解困难的问题,宣讲队还编排了快板《抵制高额彩礼我们在行动》、拍摄了诗朗诵《盼归》、桑园村的情景剧《彩礼风波》等文艺节目,在各村巡回演出14场,让政策解读更“接地气”,村民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群众参与“热起来”
陋习破除“实起来”
“以前村里办丧事,折腾好几天,花好几万,子女压力大,老人也不安宁。现在村规民约规定‘厚养薄葬,丧事简办,不搞封建迷信’,咱得照着做。”在白沙镇温泉村的宣讲座谈会上,老党员申天久主动发言,分享自己对村规民约中“厚养薄葬”条款的理解。
新村规民约的宣讲不仅改变了村民的观念,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桑园村村民纷纷表示:“宣讲队说得对,彩礼多少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日子过得踏实才重要。现在村里都在践行新村规民约,咱可不能掉队。”
长效机制“建起来”
文明新风“树起来”
“新村规民约不是‘一阵风’,得靠大家共同遵守、长期坚持。我们把宣讲和监督结合起来,让村规民约真正成为约束行为、涵养新风的‘硬杠杠’。”白沙镇党委副书记王晓军介绍,为巩固宣讲成果,镇里建立了“宣讲+监督+奖惩”的长效机制:各村每月开展一次“村规民约执行情况检查”,由红白理事会和村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对违规操办婚丧事的家庭及时劝导;每季度评选“文明家庭”“遵规守约示范户”,并在村里的“道德红黑榜”公示,对遵守村规民约的家庭给予积分奖励,可兑换生活用品;对拒不遵守的家庭,由宣讲队再次上宣讲教育,情节严重的在全镇通报。
如今,走进白沙镇各村,“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嫁”的标语随处可见,简办婚丧事、邻里互助、孝老爱亲的场景成为常态。新村规民约通过接地气的宣讲,不仅破除了陈规陋习,更凝聚了乡村治理的共识,为白沙镇推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