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天水日报

“苦产业”做出“甜效益”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02版:日报二版       上一篇    下一篇

-->
   苏璇
  金秋时节,武山县马力镇暖水村的田野间,党参、当归等中药材连片成绿,苦荞籽粒饱满、长势喜人,农户们抓紧晴好天气进行田间除草耕作,到处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
  今年以来,暖水村以帮扶赋能破技术瓶颈,靠党建引领聚发展合力,立足高海拔、光照足、土壤阴湿的自然禀赋,将中药材种植与撂荒地整治、村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就业增收深度绑定,深挖苦荞等中药材种植潜力,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在村党组织统筹下,暖水村将“四百”主题活动与特色产业融合,多方联系公益组织投入15.66万元采购党参、当归种苗4000余斤,引导群众自种200亩、商户租种500亩。苦荞种植则引进良种试种100亩,同步推进村集体开发苦荞茶,逐步带动群众规模化种植。特色产业发展吸纳周边脱贫户、留守妇女、闲散劳动力参与整地、播种、除草、采收,累计提供季节性务工岗位40余个,人均月增收2000元,真正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务工、田埂上挣钱”。
  产业发展,技术是关键。针对种植与加工环节的双重技术需求,驻村帮扶工作队主动牵线搭桥,联合甘肃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开展系列专题培训,内容涵盖“党参标准化种植”“苦荞高产栽培技术”等课程,构建起覆盖中药材、苦荞从种植到加工全周期的技术服务网络。同时,村党组织与工作队协同发力,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中药材收购企业签订长期收购协议,保障农户收益稳定,形成“种植有保障、销售有门路、集体有收益”的良性发展机制。
  未来,暖水村将在巩固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苦荞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强化农产品集中收购、统一加工与品牌化销售,进一步深化“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让村集体经济深度融入产业链,实现群众增收与集体增效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