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万明
汪渺的长篇史诗《伏羲创世》问世以来,有关评论见诸很多专业报刊,得到多方好评,目前,该作品发行一万多册,创造了甘肃诗人诗歌出版发行的历史纪录。作为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远古记忆与精神内涵的长诗,如何在AI时代实现传播的破圈突围,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
这部长达八千行的长诗,以伏羲、女娲带领部落群体开启文明的艰辛历程为主线,寓故事性、情景性、抒情性于一体,展现了远古时代部落人群的生活景象与人性光辉。笔者认为,《伏羲创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远没有得到足够的挖掘,也没有得到更广泛意义上的传播。这与传统长诗文体在多元化媒体时代,依然停留在依托出版发行这一传播渠道有关,没有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去,对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史诗价值得到更深入更广泛的认识。尤其是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下,如何让《伏羲创世》走进更广泛的受众群体,特别是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得到传播,这对孩子们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在青少年群体播下爱国主义火种具有非凡的意义。
介入动漫
让诗境“活”起来
《伏羲创世》是一部能让老少读者都易于读懂的史诗作品,具备了广泛的读者基础。动漫以其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深受儿童及青少年喜爱。将《伏羲创世》改编为动漫作品,能够把长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视觉画面和动态场景,能够让神话故事、部落生活通俗化和人性化。例如,诗中描绘的伏羲部落与邪恶势力的斗争场景,可以通过精美的动画特效、紧张刺激的情节节奏展现出来,让青少年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在角色塑造方面,动漫可以赋予伏羲、女娲、火精灵、珠儿、月亮姐姐等人物鲜明的形象特征和独特的性格魅力,使其更容易被年轻观众所接受和喜爱。《伏羲创世》描写了许多感人的细节和场景,画面非常生动,为动漫二次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动漫的传播渠道广泛,可以打破地域和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传播,能够让更多读者了解这部经典史诗作品所蕴含的文化魅力。
走进连环画
定格史诗情节
连环画承载着几代人的阅读情结,很多人的童年几乎是伴随着连环画度过的。连环画给人带来的阅读享受和快感至今无法泯灭,这一阅读形式,在今天依然有它鲜活独特的魅力。以连续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讲述故事的连环画,是一种传统而又经典的艺术形式,对于培养儿童及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把《伏羲创世》制作成连环画,能够将长诗中的重要情节和描写场景,以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呈现出来。其中每一幅画作都是对诗歌场景的一次再创作,连环画作者可通过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生动展现远古时代的服饰、建筑、生存环境、自然场景等细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长诗的内涵。孩子们在翻阅连环画的过程中,既可以欣赏到艺术之美,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接触到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伏羲创世》有很多金句,这些金句清澈透明,如果配上人物图像,将是完美的图文结合形式。而且,连环画体积小巧、便于携带,适合在学校、图书馆、动车、旅游等场所阅读和流通,让《伏羲创世》可以乘上时代传播的快车。
拓展传播边界
让史诗赋能旅游发展
《伏羲创世》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元素和浓厚地域特色,为当地文旅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文旅部门可将《伏羲创世》中的地理元素,与伏羲庙、大地湾、卦台山等旅游景区巧妙融合,开发出以伏羲创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和文化体验项目。例如,在伏羲庙、大地湾、卦台山等相关景区,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区,利用光影技术、实景演出等形式,再现长诗中的生活场景,让游客亲身感受远古时代的部落文化和生态魅力。同时,可推出系列文创产品,如与伏羲、女娲形象及元素相关的文具、饰品、玩具、美食等,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纪念价值,还能作为地方文化传播的载体,通过外地游客将《伏羲创世》的文化影响力传播出去。
另外,敦煌文艺出版社、读者杂志、儿童文学出版社等国内知名出版机构可联手,将《伏羲创世》的故事加工创作,衍生成为更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化产品,也可以尝试着与国内游戏公司合作,开发场景游戏。通过跨领域、多载体、多形式的合作,吸引更多不同阶层的受众关注《伏羲创世》。
当然,舞台剧也是一种可推荐的形式。诸如前不久天水融媒撷取《伏羲创世》中的一个独白片段,经过二次创作,推出了一条古装人物对话短视频,老少对话,穿越古今时光,让人耳目一新,对《伏羲创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比起电影,笔者认为,《伏羲创世》更适合动漫、游戏、连环画、文创、短剧这样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易于二次创作。
AI时代,《伏羲创世》这样的经典史诗,只有通过多媒介融合、AI技术场景应用及跨领域合作等,才能更快地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实现传播的破圈突围,从而让更多年轻一代了解和喜爱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也能让这部史诗作品焕发出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