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天水日报

笔绘千年微笑文承万古匠心

日期:09-06
字号:
版面:01版:日报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
  8月31日下午,一场由中共天水市委宣传部、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水市融媒体中心主办,天水市图书馆、天水市作家协会承办的“跨越千年的东方微笑”主题征文活动评审会在市图书馆举行,来自市文旅局、文联、融媒体中心及图书馆的相关负责人与专家齐聚一堂,对征文入选作品进行终审评议,通过优秀稿件挖掘“东方微笑”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千年文明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
  评审会伊始,市图书馆馆长朱耀宇首先阐明了本次评审会的核心目的:“‘东方微笑’是麦积山石窟的文化符号,更是千年文明的精神缩影。本次评审旨在从全国征集的作品中,选出能精准诠释这份文化内涵、引发情感共鸣的佳作,让更多人通过文字触摸历史温度。”
  本次征文活动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响应,来自全国的185位作者共投稿作品316篇。从稿件来源看,这些作品覆盖范围广泛,其中省内投稿68篇,占总数的21.5%;省外投稿248篇,占比78.5%,体现了本次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的良好反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市作者共投稿45篇,显示出当地文学创作者对本土文化的高度关注和创作热情。此次初评工作,由市作协专家评审组从符合要求的312篇作品中评选出了50篇优秀作品,其中散文22篇,现代诗、古诗词28篇。市图书馆副馆长李东晖说:“本次征文活动投稿踊跃,作品质量较高,较好地实现了传播麦积山文化、讲好天水故事的预期目标。”
  谈及评审标准与流程,市作协主席汪渺介绍说,本次评审主要围绕“文化根脉、情感共鸣、时代新意”三大核心展开:一是要求作品紧扣“东方微笑”的历史背景,体现对石窟文化、北魏匠心的深刻理解;二是需具备真挚情感,能让读者感受到跨越千年的精神连接;三是鼓励创新表达,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展现“东方微笑”的当代价值。评审组专家、市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杨来江谈及评审时说,此次评审流程严格遵循“匿名阅评、集中讨论、投票表决”的原则,确保公平公正,其中古体诗词的质量很高,在征文活动中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评委窦永锋谈了评选出的22篇散文的过程和特点,认为此次入选散文的整体特点是“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对石窟历史的追溯,也有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观照,展现了‘东方微笑’的多元解读。”评委王悦则从现代诗歌的语言、意象、张力等方面就优秀文本现场作出了分析,提到现代诗歌应该与现代人的生活细节结合,其中有一首长诗充满巧思与哲思,非常打动人,堪称上乘之作。
  评审意见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为作品评审建言献策。汪渺提出:“优秀作品应兼顾历史厚度与文学性,既要让读者了解‘东方微笑’的来龙去脉,也要在文字中感受到美的熏陶,还要对获奖者在活动后有所鼓励。”市融媒体中心文化文艺中心主任、作家胡晓宜说:“本次征文质量可喜,我们读到了真诚、感悟与思考。这些作品共同绘就了一幅多彩画卷,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与微笑中所蕴藏的永恒智慧。”同时,她建议入选作品还需具备传播力,要能让更多人通过文学生动的表达,理解“东方微笑”的文化内涵。另外,鉴于AI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应该更严格地把关文本质量。朱耀宇表示:“好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本次征文活动中的5篇中小学生作品虽然文笔稚嫩,但从中可以看出广大市民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传承之体现’。”“每一篇来稿都承载着作者对‘东方微笑’的理解与敬意,初审过程中,我们既关注文字表达,更看重其中的文化共情。”李东晖说。还有嘉宾建议,未来可以考虑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或以举办朗诵会等形式,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在与会嘉宾和评审人员的逐篇细致阅评和热烈讨论中,整个会议室充满了思想火花碰撞的味道。
  评审会最后,市文旅局调研员何雪红认为,本次“跨越千年的东方微笑”主题征文活动的举办,呈现出参与广度彰显文化吸引力、作品深度诠释精神内核、组织保障公平公正和评审程序严谨规范的鲜明亮点。
  文化是天水的根与魂,麦积山石窟便是这魂魄中最璀璨的明珠。以此次征文为契机,主办方表示,将继续深挖天水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用文化的力量助推天水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的征程。
  评审会在掌声中落下帷幕,此时,窗外秋意初起。窗内,关于“东方微笑”的文学回响与文化思考,仍在延续。这场评审会,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作品评选,它用文学的方式,再次擦亮了麦积山石窟这张文化名片,也让那抹“跨越千年的东方微笑”在当代的文字与心灵中,获得了新的生命与更悠远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