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蔚军平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华北、中原沦陷,人口和工商业者大量西迁,天水成为联系西南、西北的交通要冲,显而易见就成了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天水各界民众及工业、文化文艺等方面都尽显了极为高涨的抗战支前热情。
1942年2月,甘肃天水各界赈济豫灾委员会发出公函,号召各界组织官兵、员工捐出一日所得薪金,并将逐日登报表扬。1944年12月15日,甘肃油矿局运输处广元区天水站对“知识青年志愿从军慰劳捐款”进行了通报,公布了捐款名单。1944年11月,甘肃省秦安县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征集委员会发布公函,就知识青年志愿从军,编组远征军,提出四条具体要求。1944年11月14日,在财政部西北盐务管理局天水分局关于“本局志愿从军人员名单请核备”的电呈中,附有天水分局志愿从军人员姓名清单。从捐款、赈灾到参军征兵,天水各界通过不同方式积极支援抗日前线。
抗战时期,天水工业出现新的繁荣,纺织、皮革、化工、食品、铁器等行业先后建立100多个工业合作社,作坊式工业蓬勃发展,仅三阳川有纺织合作社56个,参加农户七千余户。许多企业积极捐款捐粮,支持抗战,为此,天水县政府出具了准许天水工合事务各合作社员工缓服兵役的公函并对贡献突出的企业颁发奖状。
福新面粉公司是民国时期天水最大的机制面粉生产企业,抗战期间该企业积极捐献军粮,支持抗战。1946年11月,行政院院长宋子文给该企业颁发奖状、奖章表彰捐献财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