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吕天军 胡玉虎】近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部门获悉,我市“十四五”农村公路规划主要目标指标已提前完成。随着农村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一条条畅通的农村路正成为城乡融合的“连心桥”、乡村振兴的“助力器”。
“十四五”前四年,全市累计投入19.9亿元,聚焦农村出行痛点难点,扎实推进系列建设任务。其中,投入10.9亿元,建成自然村组通硬化路1780公里,让更多偏远村组告别“泥巴路”;投入1.86亿元,完成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550公里,为群众出行系上“安全带”;投入0.6亿元,改造危桥32座,消除跨河跨沟通行隐患;投入6.52亿元,建成乡镇通三级公路205.4公里,提升乡镇对外通行效率。持续不断的建设,让农村路网密度显著提升,通行条件持续改善,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25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不减。按照年度计划,将推进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60公里、危桥改造19座、乡镇通三级公路100公里及其他农村公路项目7.5公里。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1.5531亿元,其中投入4142万元完成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36公里,投入4352万元完成危桥改造12座,投入5911万元完成乡镇通三级路11.5公里,投入1126万元完成其他农村公路项目7.5公里,年度建设任务正稳步推进。
数据显示,2024年底全市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已达81.4%,预计2025年底这一比例将提升至85%,同时具备条件的较大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将实现100%。这标志着我市“十四五”农村公路规划主要目标指标提前圆满收官。
今后,我市将深入贯彻“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持续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强化安全保障,提升运输服务和养护管理水平,让农村公路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切实惠及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