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晓敏
时令过了立秋,早晚有了凉意,一场大雨过后,秋味逐渐浓起来。夜晚,窗外草木丛中,“唧唧”的秋虫鸣声便萦绕耳畔。蟋蟀的叫声,一声接一声,如《诗经》所言:八月在宇,九月在户。这久违的虫鸣让我想起了故乡的秋天,儿时的父母和老屋。
秋夜,父母在老屋的院子里纳凉,聊着家常。门前的菜园里,秋虫在丝瓜秧下、石榴树旁、墙角处轻轻吟唱,伴着微凉的秋风,像是悠然拉动的琴弦,时而高亢,时而低回,如流水般悠扬悦耳。
喜欢老屋清朗的秋夜,天幕缀满明亮的星星,大地回荡着婉转的虫鸣,晚风送来青草与泥土的芬芳。如今,我常常记起父亲教过的“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诗句,常常想起在老家的房前屋后与虫鸣相伴的美好时光,记起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蟋蟀、纺织娘、金玲子……那虫鸣如自然的交响,时近时远、时骤时缓、时高时低。
除去蟋蟀,蝈蝈亦是鸣虫中的翘楚,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其悠扬的鸣声。这种昆虫食性广泛,在自然环境中主要以植物茎叶、瓜果为食,偶尔也会捕食小型昆虫。其通体碧绿的外形尤为悦目,常被人们捕捉后精心饲养。人们多用竹丝笼、玉米秆或篾片编织的笼子作为居所,每笼仅养一只,悬挂于瓜架之下,以辣椒、南瓜花和新鲜菜叶喂养。
秋夜的原野上,月光如水般倾泻。在这万籁俱寂的夜色中,秋虫的鸣唱为你谱就一曲天籁绝响,吟咏着乡村田园的诗意韵味。
窗外一声声、一阵阵秋虫的鸣叫,借着微凉的秋风传到耳边,我的心不由得一阵颤动。我走下楼,在黑夜的草木下,聆听那此起彼伏的秋虫声。但我发现,那一声声的虫鸣却宛如无际的星光一样,浩瀚又扑朔迷离。我最喜欢蟋蟀,可是,我知道它的脾性,真是“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无声。”有时候明明听到虫鸣就近在眼前,可当蹑手蹑脚走近时,却发现虫鸣声又溜走了,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仿佛跟人捉迷藏似的。
秋日的虫鸣是最灵动的自然韵律。韩愈有言‘以虫鸣秋’,道尽其中真意。朦胧月色下,此起彼伏的虫声交织成韵——那平平仄仄的吟唱间,暗藏着宫商角徵羽的曼妙流转。
虫鸣总能唤起人们心底或惆怅或欢愉的复杂情愫。从蟋蟀、蝈蝈这些微小生灵身上,我们得以窥见生命最本真的存在。月色笼罩下,秋虫的吟唱将我们引入秋夜的天籁之境,让我们在聆听与欣赏间,不知不觉地融入大自然的奇妙韵律,放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