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天水日报

武山县白山村三台山堡(寨)

日期:08-16
字号:
版面:03版:日报三版       上一篇    下一篇

-->

  □ 武普君

  白山村三台山堡(寨)位于武山县沿安乡白山村,是武山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之一。堡(寨)历史悠久,对于研究该县大南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和军事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武山县普查办秉持“边普查、边发现、边保护、边公布”的原则,邀请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专家组进行现场调查、文物价值评估,一致认为该堡(寨)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2024年12月,武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三台山堡址为武山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台山堡(寨)的形制结构,顾名思义,分为上、中、下三层,谓之“三台”,三台组合,又呈“鱼”型,该堡(寨)形制特殊,是县内独一无二的三层“鱼”状结构堡(寨)。三台山堡(寨)的建造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清乾隆年间进行翻修,存续时间较长。三台山堡(寨)集军事防御、民俗文化、乡村建设等多功能于一体,包涵着乡民保境安民、建设家园的崇高品质,是良好乡风乡俗的历史传承。
  北宋时,宋廷在今武山南部地区置威远寨、四门寨、马骏(务)寨等堡寨,构成了秦州通岷州的交通干线。而白山村三台山堡(寨)位于要道,占据险要,是控扼此处的重要关隘。宋代兵书《武经总要》记载:
  马骏砦在州西马骏岭下,东至故城镇五十里,至州一百九十里,西至壕外蕃界五里,南至长道县三十里,北至威远砦界八里。
  三台山堡(寨)距离马务寨不过数里,临近番族部落,与四门寨、马务寨、大洛门寨等共同构成了大南河流域的军事防御体系,是防御吐蕃沟通陇蜀的重要关隘。而且三台山堡(寨)所在的位置就处于其间,是把控大南河河谷南口、控制秦凤路与岷州之间的重要节点。据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通远军威远镇、岷州滔山镇两钱监共二十五万贯。”铸钱监应当靠近矿冶遗址较近的地方,三台山堡(寨)靠近川儿村冶铁遗址,该冶铁遗址断代为汉代,宋代应当沿用,为区域铁冶要地。当然,这些只是初步推断,还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三台山堡(寨)从管控交通、扼守要地的角度来看,其区位优势明显。
  明清时期,三台山堡(寨)位于洮岷古道沿线,往来商客众多,地方信仰兴起,广建庙宇,以神祖、乡绅治人成为基层治理的手段之一,三台山堡(寨)留存的庙宇祠堂建筑,就是当时村落治理的见证。清中末匪患四起,加固古堡以存续、制作兵器以保境、白至山人齐协力、流传佳话至如今,三台山堡(寨)内留存的火铳枪,就是乡民保境安民的见证。
  从宋代军事关隘到明清商贸重镇,再到清末因兵祸衰落,其发展轨迹完整地反映了陇右地区在军事、经济、社会层面的历史变迁,为理解古代边疆地区“军事——商贸”功能转化、区域繁华与衰落的动因,提供了鲜活样本,具有补史、证史的研究价值。三台山堡(寨)因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在不同的历史时间段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堡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兼具战略防御、商贸交流、历史变迁见证的多元性,是解读陇右地区古代边疆治理、民族交往、经济互动的重要实物载体。
■ 三台山堡(寨)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