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蔚军平】粮食安全关乎人类生存根本,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在今年夏粮收购工作中,天水市第一粮库有限公司始终秉持 “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将“节粮减损”落实到夏粮收购全链条,多措并举提升粮食节约减损效能,确保颗粒归仓。
目前,我市夏粮收购工作已进入高峰期,记者在市第一粮库有限公司看到,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流程,严控入库损耗,严格执行“逐车检验”制度,质检员对每车粮食的水分、杂质、毒素等指标精准检测,避免不合格粮食入库后引发霉变、虫蛀等损耗。收购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记录粮食来源、数量、质量等信息,实现全程可追溯,避免统计误差和数量流失。同时,规范现场作业,在卸车、输送、入库等环节要求轻装轻运,避免粮食因碰撞、挤压出现破碎;并对作业场地及时清扫,回收散落粮食,做到“地面无遗粮”。
公司还优化粮食产后服务,建设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配置科学储存装具,降低农户储存损失率。据市第一粮库有限公司仓储科科长陈晓军介绍,在收购前该公司就做好充分准备,减少源头损耗:提前对仓库进行腾仓、并仓和全面消毒,确保仓容充足、存储环境安全,避免新粮因仓储条件不足导致霉变或污染;全面检修维护收购设备,包括输送机、扒谷机、检验仪器等,确保设备运行稳定,防止因机械故障造成粮食撒漏、滞留或损坏;同时,组织人员深入粮食主产区调研,了解粮质和运输路线,制定科学收购计划,减少运输过程中因颠簸、雨淋等带来的损耗。
“在存储环节,我们科学分类储存,降低保管损耗。按照粮食品质、水分等指标分类存储,对高水分粮食及时通风降水,对杂质超标的粮食进行清理,减少因存储不当导致的发热、霉变损耗。同时,启用智能化仓储设备,通过电子测温、内环流控温等技术,精准调控仓内温湿度,抑制粮堆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繁殖,降低自然损耗。收购前、收购中以及存储中的各项措施环环相扣,将‘节粮减损’落实到了粮食收购全链条,确保颗粒归仓,也为粮食安全筑牢防线。”市第一粮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红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