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蔚军平 夜幕低垂,清水县的街巷间总有一抹藏蓝身影穿梭不息,闪烁的肩灯与警灯交相辉映……“拉车门”巡逻队正按照“动态布防、静态值守”的精准勤务模式,对社区院落、沿街泊位等重点区域开展夜间巡查。这是清水县公安局聚焦“拉车门”盗窃等民生案件,以机制创新破解防控难题、以勤务革新提升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机制重塑向“主动防控”转型 今年以来,清水县公安局锚定“治安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目标,针对深夜“拉车门”盗窃案件高发的治安特点,打破传统警务模式,坚持民生案件“零容忍”,抽调警力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开展破案会战专项行动,通过串并案分析、跨区域协作,成功侦破系列“拉车门”盗窃案14起,挽回群众经济损失36万余元。8月3日,永清镇居民王先生因疏忽大意车内现金被盗,民警依托案件关联分析,结合案发地周边监控捕捉嫌疑人身影,12小时内锁定流窜作案团伙,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实现“快侦快破、全额挽损”。同时,构建“预防为先、打防结合”的全链条治理机制,加强源头防控,将警务触角前置,在每个派出所组建由民警任队长的18支巡逻队,建立“巡逻—提醒—整改”闭环流程。巡逻中发现未锁车辆,立即通过车管系统联系车主到场处置,同步记录隐患信息纳入大数据分析库,累计开展巡逻5300余次,帮助900余名群众消除安全风险,从源头遏制案件发生。勤务升级向“精准防控”转变 8月2日23时,城关派出所“拉车门”巡逻队发现一辆轿车未上锁,立即联系车主到场处置。清水县公安局创新推行“动态布防+静态值守”勤务模式,让防控力量始终扎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依托警情大数据分析,精准标注案件高发时段和重点区域,实行“高峰时段加密巡、平峰时段常态巡”,通过实时调整巡逻路线,确保警力跟着警情走。在监控盲区、老旧小区等薄弱部位设立固定值守点,搭配无人机空中巡查,形成“地面+空中”立体防控网。 据城关派出所副所长吴凡凡介绍,派出所灵活调整巡逻模式,通过“动中备勤、静中值守”,在深夜和凌晨重点时段增加巡逻次数,在案件高发区域加强值守,让不法分子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打消作案念头。科技赋能向“智慧防控”转化 走进城关派出所指挥中心,“拉车门”盗窃案件数据库正实时更新,案发时间、地点、作案手法等信息智能分析,自动生成防控重点热力图。辅警安文斌解释:“通过大数据预测,我们能提前研判出潜在案件高发区域,指导巡逻队精准布防,让‘被动应对’变成‘主动预警’。”同时,结合新媒体矩阵开展“案例普法”,通过社区微信群推送真实案例,在村组宣传栏张贴防范海报,推动车主安全意识显著提升。 从案件侦破到源头预防,从传统巡逻到科技赋能,清水县公安局以“拉车门”这一细微举措,将警务创新融入民生守护的每一个环节。当深夜的街巷亮起警灯,群众感受到的不仅是安全,更是公安机关用实干与创新书写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