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陕西日报

用实际行动践行铮铮誓言

日期:10-06
字号:
版面:第0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李旭佳

7月24日深夜,吴起县城一片寂静,居民都沉浸在梦乡之中。危险正悄悄逼近——北洛河水位迅速升高,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断木和石块,如猛兽般向下游的吴起县城汹涌扑来。

今年35岁的郭凯,是吴起县长征消防救援站站长。入行18年,这是他第一次遇到如此凶猛的洪水。当晚,他一直关注着天气预报,辗转难眠。

“平时河道水流小,这次洪水来势汹汹,全是激流。我在想怎么救援,怎么把队员安全带出去,再安全带回来。”9月29日,郭凯告诉记者。

7月25日凌晨,洪水防御三级应急响应指令传来,郭凯果断下达集结命令:“同志们,洪灾当前,群众需要我们!”凭借多年救援经验,他迅速明确各小组职责。短短5分钟,全体消防救援人员整齐列队。

“报告,装备性能良好!”

“出发!”郭凯一声令下,尖锐的警笛声响起,20余名消防员橙色的救援服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破浪”之光。

“这场暴雨太猛了。短短10小时,降雨量突破200毫米,相当于当地半年的平均雨量。”郭凯回忆,当时上游强降雨与北洛河汛情叠加,地势较低的铁边城镇、吴仓堡镇电力、自来水设施严重受损,网络中断。

由于很多路段被洪水冲毁,消防车只能绕路救援。郭凯带领消防救援人员,协助镇政府工作人员清理危房,排查安全隐患。部分区域道路泥泞,大型设备无法进入,大家就用手搬、用肩扛,一点点清理障碍物,成功转移被困群众。

因为暴雨,有一处山体公园压塌了群众的窑顶。清理工作完毕后,一位70多岁的老人激动地说:“谢谢你们,你们真是好后生。”

救援途中,郭凯通过对讲机与吴起县应急指挥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实时掌握各区域汛情变化,灵活调整救援路线和方案。他的冷静指挥为后续高效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

7月25日9时,他们返回吴起县城。

还没来得及休息,消防员又接到10余个报警电话:“我联系不上店员了,可能被困在地下室,请求救援!”“我被困在二楼了,快来救我!”……

当郭凯带领大家抵达主街道长征街时,洪水还在不断上涨。部分商铺和居民家中进水严重,不少群众被困在二楼甚至更高楼层,焦急地向窗外呼救。

“大家不要慌,我们来了!”郭凯拿起扩音器,向被困群众大声呼喊,稳定大家的情绪。随后,他迅速观察周边情况,制定救援方案。

“当时水已经淹到脖子附近,人都漂起来了。”郭凯回忆道。

“当时害怕吗?”记者问。

“心里很害怕,但老百姓更害怕,咱就不能怕!”郭凯坚定地说。

就这样,郭凯带领消防救援人员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饿了,就啃几口面包;渴了,就喝几口矿泉水。在洪水里泡了几个小时,他们的手都被泡白了,但救援的脚步从未停歇,最终成功营救被困群众2人、转移受灾群众300余人,最大限度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洪水退去,泥浆在街道上变成硬壳。郭凯的靴子陷在泥里,每走一步都很艰难。这时,他才给异地同样是消防工作者的爱人打去“报平安”的视频:“老婆,一切顺利。”

“主城区很多淤泥把门面房淹了1米多。清淤,咱还得上!”郭凯抹了把脸上的汗,率先拿起铁锹。

消防车里的高压水枪也是“清淤神器”。郭凯顶着水雾,把水枪塞进商铺门缝,泥浆顺着水流涌出来,溅了他一身。“郭站长,歇歇吧!”店主李婶关心地说。他摆摆手:“先把冰箱抬出去,里面的食物还有救。”

接下来的21天里,长征消防救援站累计出动人员230人次、车辆35辆次、各类泵组8台,以及其他清淤装备132件套,累计清淤面积3000平方米,累计清淤道路5公里。他们不仅清理公共区域,还走进沿街商铺、受灾居民家中,帮助清理屋内积水和淤泥,搬运受损家具电器,尽力减少群众财产损失。

“一杯群众送来的热水、一句真诚的‘谢谢’,就是我们持续奋战的动力。”郭凯笑着说,自己是一名党员,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