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白蛋白水平升高与痴呆症风险增加相关
日期:09-30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9月29日电(记者 朱昊晨 徐谦)瑞典卡罗琳医学院主导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尿液中白蛋白水平升高与未来罹患痴呆症风险增加相关,尿液检测或有望成为痴呆症早期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
卡罗琳医学院日前发布的新闻公报介绍,痴呆症是一类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最为常见。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痴呆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尽管年龄是最大危险因素,但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心血管和肾脏等其他器官健康状况同样影响大脑功能。
本项研究涉及13万名65岁以上、研究开始时未患痴呆症的老年人,平均随访约4年。结果显示,约7%的参与者在随访期间发展为痴呆症。进一步分析发现,尿液白蛋白水平处于中等范围(30至299毫克/克)的人群,患痴呆症风险较正常水平(小于30毫克/克)高25%;水平较高(大于或等于300毫克/克)者风险则增加37%。科研人员指出,尿液白蛋白升高往往提示肾脏受损。
科研人员解释说,肾脏和大脑虽是不同器官,但维持其正常运转的精细血管网络在结构、功能和代谢需求上非常相似。由于它们对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全身性危险因素高度敏感,因此往往会“同病相怜”。当肾脏血管受损时,大脑中常发生类似病变。就如肾脏滤过膜受损会导致蛋白质漏入尿液,血脑屏障受损也可能让毒素和炎症分子渗入大脑,从而增加血管损伤、炎症反应及与痴呆相关的有害蛋白质积累的风险。
研究还发现,这种关联在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中最为显著。血管性痴呆通常由中风、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血管疾病引发,混合性痴呆则兼具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特征。
科研人员认为,常规尿液白蛋白检测应纳入痴呆症早期风险评估,尤其适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肾病患者。及早发现白蛋白尿不仅提示肾功能异常,也可能有助于延缓甚至预防痴呆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