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资阳日报

从“连起来”到“活起来”,改变看得见!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轨道交通资阳线。(资料图)

  2024年9月28日—2025年9月28日

  ?轨道交通资阳线运营里程达38.7万公里

  ?累计客运量达1107.2万人次

  ?日均客运量3.03万人次

  ?日最高客运量7.62万人次

  ?列车正点率为99.99%

  □ 全媒体记者 李好

  一轨连两城,一路融成资。

  2024年9月29日,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轨道交通资阳线鸣笛启航,成都与资阳之间的时空距离迎来历史性重构。

  一年后的今天,“轨道上的都市圈”迎来重要时刻,这条穿梭于两城之间的交通动脉交出了一份热力十足的“周年成绩单”:截至今年9月28日,轨道交通资阳线运营里程达38.7万公里;累计客运量达1107.2万人次;日均客运量3.03万人次;日最高客运量7.62万人次;列车正点率为99.99%。

  这不仅是“资阳速度”,更是“同城热度”。千万客流并非简单的数字,而是由数万日常出行共同织就、映照在川中大地上的成资同城化“热力图”。数据背后,是一条轨道交通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改变市民生活方式的生动写照。

  看流向

  幸福大道成“最热站点”,福田枢纽见证“双向奔赴”

  当成都地铁18、19号线的列车缓缓停靠福田站,车门开启,迎面便是轨道交通资阳线的站台。无需出站,无需二次安检,甚至无需二次购票,随着人流,几步之间便可登上开往资阳的列车。

  轨道蜿蜒,成为日常。

  一年间,平均每日有3.03万名乘客搭乘它穿梭于成资之间。这条轨道已不再是冰冷的“钢铁巨龙”,而是融入两地市民日常生活的“毛细血管”,其稳定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千万客流,从何而来,去往何处?

  从乘客构成看,跨城通勤为主导,成资两地往返客运量约占70%-80%;再辅以资阳市内出行客流及天府机场衔接客流,数据勾勒出一幅流动的“城际地图”。

  在资阳境内的站点中,幸福大道站以累计241.3万人次的客运量,成为轨道交通资阳线炙手可热的客流集散中心。周边密集的社区与商圈,使其成为资阳市民都市生活的核心枢纽,苌弘广场站、宝台站也紧随其后,共同串联起城市内部活力走廊。

  真正体现同城特征的,是位于成都境内的福田站。作为成都与资阳之间唯一的换乘枢纽,这里已成为观察成资同城化的“第一现场”。一年里,福田站累计换乘量高达884.95万人次,印证了数据背后两座城市实实在在的“双向奔赴”。

  数据会说话,奔赴是双向。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呈现的“双向对称”格局:自开通以来,从成都前往资阳的换乘客流达415.09万人次,从资阳前往成都的达到418.583万人次。近乎1:1的比例,生动勾勒出两地人员往来顺畅、资源要素高效流动的融合图景。

  两城生活,一站通达。让成资两地市民实现“成都工作、资阳生活”或“资阳就业、成都安家”的同城梦想。

  看动力

  通勤与旅游并进,文旅地标引爆新增长极

  通勤打底,旅游添彩。“双流”(通勤流、旅游流)驱动,活力澎湃。

  千万客流中,既有稳定的通勤流,也有爆发式的旅游流。

  应对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的“潮汐客流”,是轨道交通资阳线的工作日常。

  数据显示,这一年来,轨道交通资阳线工作日日均客运量约2.69万人次,周末则攀升至3.50万人次,增幅达30.11%,呈现出“通勤支撑、假日走高”的鲜明特征。2024年国庆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42.85万人次,同比增长29.67%。开通不久的轨道交通资阳线也迎来“大考”,单日客流峰值达到7.62万人次,一跃成为节假日市民出游的“热门选择”。

  轨道交通资阳线票制票价也与成都地铁现行票价一致,起步价2元,全线最高票价为8元,即乘车从资阳北站到福田站票价为8元。若换乘成都地铁其他线路,则实行连续计价,比如从资阳北站到天府广场站,票价为12元。亲民的票价体系,极大地降低了两地市民的跨城出行成本。

  文旅上新,则为客流增长提供了巨大弹性。资阳方特水世界开业首月,资阳临空站客流量同比增长37.93%;随后国色春秋开业再度“添火”,推动资阳临空站客运量环比增长58.78%。轨道交通资阳线的“引流”效应得到极致发挥,推动“线上流量”向“线下消费”高效转化,对周边商业、餐饮、住宿等消费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规划科学、运营高效,一条线激活一座城。轨道交通资阳线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区域经济的“聚合剂”、城市活力的“催化剂”、民生幸福的“增益器”。它重新定义两城边界,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高效流动,让经济、高效的“同城生活”变得从容可行。

  数据是答卷,亦是蓝图。千万人次的背后,是无数个关于奋斗、团圆与远方的故事。当“轨道上的都市圈”呼啸而来,这张持续生长的“热力图”,正在续写更宏大的同城化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