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观帮忙”报道组
路通不通、畅不畅,走得稳不稳,有没有安全隐患……这些都是群众日常出行最牵挂的事。此前,“资观帮忙”关注了临空经济区弘乐路路口绿植遮挡视线、雁城一背街小巷路面坑洼破损,给行人通行带来隐患和不便的问题。相关部门承诺整改,现在情况如何?
弘乐路路口:标牌已增设 视线更明朗
今年7月,“资观帮忙”曾报道弘乐路与三贤路的交会路口,右转安全视距被路侧绿化遮挡,驾驶员难以提前观察到人行横道上的行人,行人也无法看到来车。经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现场踏勘、综合分析,认为该路口未达到增设信号灯的条件,建议在弘乐路增设停车让行标志并修剪绿植。
此前,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已对右侧遮挡视线的绿植进行了修剪,确保了路口视野开阔。
再次来到该路口,记者看到,在弘乐路下坡路段的右侧,已新增一块醒目的人行横道标志牌,提示驾驶员前方有人行横道,需提前减速行驶、礼让行人。记者观察发现,有了标志牌后,车辆驾驶员行至斑马线前的减速意识明显增强,路口安全系数进一步提升。
30米烂路:坑洼已填补 民声有期盼
另一处回访点,是雁江区晨风路松树坪小区背后的30米烂路。因这段小道恰好位于四三一社区与滨河社区的交界地带,路权归属不明朗,三贤祠街道办承诺,将由街道办出资对破损路面进行局部修缮。
如今走进这条小巷,原先的大坑已被混凝土填平,5处破损严重的区域已完成修补,路面向外一侧还新增了3个排水口,坑洼问题明显缓解。但记者也注意到,由于当天下过小雨,部分区域仍然存在碎石裸露、路面积水的问题,过往居民只能靠边通行,大家对修补效果评价褒贬不一。
“可以,现在就随便走了,这样子都已经很不错了,要好的话就再铺层沥青。”
“改观是有,还是比原来好得多,原来有几个明显的坑凼,现在没有了。只是补过的地方容易打滑,铺成沥青路就不得滑。”
也有居民直言不讳地表示对整治效果不满意。
“要得啥子嘛这个,这样补哪里要得!”
“实话实说没补好!还是坑坑洼洼的,要把路铺平了才解决问题。”
“如果再补一下当然更好嘛,这里还容易出现积水。”
……
为何修补没能一步到位?记者再次走访了三贤祠街道办。街道办副主任唐小均解释,由于该小巷权责不清,加之街道办没有专项经费,想要重修路面难以实现,只能尽力修补。“关于背街小巷整治,区上没有相关经费给我们,我们每年的运行经费也很少,只能从办公经费里挤点出来进行修补,要完全修平整不太可能。”
针对群众对整改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唐小均回应:“我们再去认真排查,有需要修补的地方再进行修补,该回填的就回填,有坑洼的地方再填补一下。同时对这个路面再进行检查,对可能会出现塌陷或者坑洼的地方进行全面修补。”
当天下午,街道办建环中心主任李立便组织施工人员到现场,敲定了新的修补方案,计划对碎石裸露区域再重新涂抹一层砂浆,并在一旁开凿新排水口,缓解路面积水问题。
9月24日,施工完毕后,记者再次前往现场查看,重新涂抹砂浆的区域还未干透,呈现出潮湿的深灰色。令人无奈的是,短短几小时,尚未固化的砂浆表面已被碾压、踩踏出几道清晰的车轮印和脚印,新补的路面又添了“新伤”。
帮忙小结
街道办倾听民意,迅速组织二次修补的举动,体现了对民生需求的重视,值得点赞。可部分市民随意踩踏、骑车碾压,甚至故意破坏的行为,也让公共环境维护陷入“修补—破坏—再修补”的循环,着实令人唏嘘。
维护公共环境不是“一人一事”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所有人共担责任的“大合唱”。小巷修补的砂浆会逐渐干透硬化,但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更需要在每个人心里扎根。只有多一份体谅、少一点随意,才能让每一次民生投入都真正落地见效,让我们生活的街巷始终干净、平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