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观暖阳”报道组
《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公共场所急救设备配置,构建覆盖全国的心血管疾病防控体系。2025年国务院批复的《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强调,要推动自动体外除颤器(以下简称AED)向社区和乡镇延伸,让急救资源更贴近群众需求。
对心脏骤停患者来说,“黄金四分钟”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窗口期,而AED正是这场“与时间赛跑”中的核心装备。近两年,资阳市全力推进AED普及工程,不仅聚焦“让设备随处可见”,还同步开展急救技能普及培训,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的生命安全防护网。
添设备
150台AED守护生命安全
“政务大厅每天人流量上千,万一有人突发心脏骤停,没有急救设备可咋整?”2025年1月,雁江区政协委员夏渊在日常调研中注意到,政务大厅、公园等公共场所几乎未配备AED设备。带着这份担忧,他立即联合其他委员向雁江区政协提交了关于增设AED设备的提案。
提案很快有了回应。今年5月,雁江区最终确定“财政拨款+社会募集”的双轨资金模式,为AED采购与投放铺路。
截至目前,雁江区AED配备量已从原先的“个位数”大幅提升至47台,覆盖字库山公园、体育场馆、客运中心、商超等44个重点点位。
如今,在资阳市民服务中心,常来办事的曾女士早已习惯了大厅里的AED设备柜。“看到AED,心里很踏实。”她笑着说,设备旁的电子屏会循环播放使用指南,即便暂时不会操作,等待办理业务时多看几眼,也能学习使用方法。
在资阳客运枢纽站,AED同样成为“安全标配”。“我们枢纽站是重要交通节点,日均人流量大,乘坐大巴的乘客中老年人占比不低。”资阳客运枢纽站站长刘润英表示,AED的落地,不仅填补了站内急救设备的空白,更为乘客的出行安全增添了一层坚实保障。
自2024年12月起,乐至县投入15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在15个人流密集场所安装投用了64台AED设备,让“救命神器”触手可及。
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景区陈毅故里,配备了5台AED急救设备。景区管委会安保执法部副部长王波介绍,景区外地游客多、突发情况难预判,而AED能自动分析心律并语音指导操作。“前期工作人员都通过了专业培训,遇到紧急情况能第一时间规范施救,就算是非专业人员,跟着提示也能安全使用,相当于给游客的安全加了道‘防护网’。”王波说。
在乐至县人流密集的陈毅广场,红色的AED设备柜同样显眼。市民刘阿姨指着设备感慨:“有了这个设备肯定更好啊,如果在公园有人突发急病,也给大家增加了一份生命保障,逛公园都觉得踏实多了!”
在安岳县,39台这样的“生命守护站”不仅体现在城区的政务大厅、大型商超、医院等场所,更延伸到了乡镇一线——周礼镇的派出所,红色的AED标识在办事大厅内格外醒目;兴隆中学教学楼内,急救设备柜成为校园安全标配……
重培训
组建生命守护“排头兵”
不仅要有精良武器,还要有善战者熟练操作才行。9月22日上午,乐至县急救中心培训室内,40名来自社区、学校、政务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正围在智能模拟人旁,专注练习心肺复苏技能。一旁的VR设备实时跳动着“按压深度4.8厘米”“频率115次/分钟”等精准数据,让操作效果一目了然。
“左臂要伸直,靠上半身重量往下压,不是光用胳膊使劲!”乐至县急救中心副主任李徐容穿行在学员间,手把手纠正学员不规范姿势。作为全省首家县级急救技能培训基地,这里的教学设备让培训告别“纸上谈兵”,更具实战效果。
“心脏骤停抢救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每延迟1分钟,患者存活率就会下降7%-10%。”培训中,李徐容反复强调急救时效的重要性,“必须做到3分钟内取用AED、4分钟内完成首次除颤,再配合规范的心肺复苏,才能大大提升抢救成功率。”
“理论精讲+模拟实操”的模式,让学员们收获满满。刚结束练习的乐至中学体育教师陈奇山底气十足:“AED真是‘救命神器’!我们新校区在食堂、操场、学生宿舍等区域都配了AED,今天学完使用技能和急救措施,以后在学校遇到突发情况,我也能顶上了!”
“自2024年1月以来,我们急救技能培训基地已为企业员工、社区志愿者、教师等各类群体共开展50余期公众急救培训,参训人数超5000人。”李徐容介绍,下一步中心还计划开发线上复习课程,方便大家随时巩固技能,让急救知识常学常新。
“设备装好了,更要解决‘谁来管、谁会用’的问题。”据介绍,安岳县自2024年8月增设AED以来,已建立起一套“设备+服务”的全链条保障机制。安岳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每台设备都纳入“季度专业巡检+智能柜体预警”双重管护体系,电极片有效期、电池电量等关键指标实时监控,确保紧急时刻“拿得出、用得上”。针对设备操作难题,安岳已开发“理论精讲+模拟实操”培训课程,截至目前已培育86名专兼职急救员,实现所有点位“一人懂操作、多人能应急”的梯队保障。
截至2025年9月,雁江、安岳、乐至已累计配置150台设备,为群众生命健康加上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锁”。随着后续越来越多的AED在资阳“安家落户”,以及相关急救知识的普及,一个更加安全、更有保障的生活环境正逐步形成,让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