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胡灿凤
“秦老师,教师节快乐!”9月10日,教师节,阳光洒进乐至县宝林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教室,孩子们捧着手工花束、黏土画、彩绘卡片围拢过来,稚嫩的声音饱含真挚祝福,让语文教师秦琴的眼眶泛起暖意——这是她扎根乡村教育度过的第8个教师节。
回到家乡当“孩子王”
2018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秦琴,怀揣“为家乡教育尽份力”的初心,回到乐至县,成为宝林镇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
初登讲台时,这位年轻教师也曾遭遇“成长的烦恼”:“孩子们天真可爱,但课堂上偶尔的调皮、课后作业的拖沓,还是让我有些手足无措。”面对挑战,秦琴主动“走进孩子的世界”:课余时间,她蹲在操场边看孩子们跳皮筋,听他们讲动画片里的故事;放学后,她挨个联系家长,细致反馈孩子的课堂表现与点滴进步。
渐渐地,曾经让她“头疼”的“小调皮”,成了课间追着她分享趣事的“小跟班”。“现在孩子们有心事都愿意跟我说,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秦琴笑着说。
为留守儿童撑起“成长伞”
宝林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中,不少是留守儿童,性格内向,课堂上不敢发言是常见问题。秦琴深知,乡村教育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暖童心、树自信。
在语文教学中,她创新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孩子们在互动中体会课文中的情境。“每次参加培训学到的新方法,我都会尽快用到课堂上。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越来越亮,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秦琴说。
学生小梦的转变,是她教学路上最深刻的记忆。刚接手班级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料的小梦,常以上课捣乱、不交作业的方式吸引关注。“我找他谈心,他才小声说‘这样老师就会给爸妈打电话’。”秦琴心疼地意识到,孩子的“调皮”背后是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此后,秦琴一方面每周与小梦父母通两次电话,建议他们每天抽10分钟与孩子视频通话;另一方面,课后陪小梦读课外书、辅导作业。在家校共同努力下,小梦不仅收敛了调皮性子,成绩稳步提升,还主动帮同学补习功课,成为老师口中“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做乡村娃的“引路人”
每年教师节,秦琴的办公桌都会被孩子们的手工礼物填满:有折纸花,有画着“秦老师和我们”的漫画,还有字迹歪扭却满是真诚的贺卡。“这些礼物不值钱,但每一件都藏着孩子的心意,比任何贵重物品都珍贵。”她小心翼翼地收起今年的礼物,语气里满是感动。
从教以来,秦琴先后获评四川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24年乐至县“优秀教师”、2025年资阳市“四有”好老师。对这份职业,她的理解愈发深刻:“人们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真切认同。这份工作有挑战,却特别有意义。”
谈及未来,秦琴的眼神格外坚定:“我会一直留在乡村讲台。不仅要教孩子们课本知识,更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帮他们发现兴趣、找到人生目标,让这些孩子能带着梦想,勇敢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