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王雯静
全媒体记者 李好
“Welcome to our department!”9月9日上午,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的一间教室里,传来英语教师刘春丽响亮而热情的声音。她正在为2025级宠物医疗技术专业的新生们上新学期的第二堂英语课。
“形容一下你对新学校的第一印象”“描述一下大学生活之初体验”……一次次互动问答巧妙嵌入,一段《2024年与1994年大学生活对比》视频穿插播放,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职教英语课堂的首要任务,是点燃学生的兴趣与信心。“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要让学生在生活中‘遇见’英语、使用英语,一步步从‘害怕英语’转变为‘爱上英语’。”刘春丽说。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刘春丽的教师之路始于2007年。从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她留在武汉任教14年,积累了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
“14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许多变化,让我相信‘职业教育大有可为’。”2021年,刘春丽回到家乡四川,入职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
在职业院校,专业课普遍更受重视,而像大学英语这样的通识课程受关注程度往往不高。但在刘春丽看来,英语学科应充分发挥其人文性与工具性双重价值,“学好了英语,对传播中国文化和继续深造,都有价值。”
因材施教让学生爱上英语
“我们在开学第一课上,就向学生明确传递大学英语的实际价值,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这一点。”刘春丽认为,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更应突出实用性。因此,每学期初,她总会帮助学生树立阶段学习目标。这种循序渐进的规划,让学生们能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刘春丽还特别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英语,让英语学习“看得见、用得上”。“我经常把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英语,比如商标上的英文标识,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实际用处。”
在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任教的四年间,教与学共成长。“特别是在指导同学们参加各类英语竞赛的时候,因为备赛周期长,教与学的合作相对来说更加深入。”刘春丽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突破自我,进步很大。
接力“传帮带”
“青年教师兴,学校后劲足。”作为学校英语教研室主任,“传帮带”成为刘春丽教学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新入职教师,她通过组织开展师德师风、行为规范、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学习培训,进行说课、练课、磨课等实战训练,帮助他们站稳讲台。在平时教学中,她还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推门听课”,对新教师的授课进行点评指导,促进教学相长。
在一次指导学校青年教师团队参加四川省职业院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时,刘春丽坚持与团队持续加班加点打磨参赛作品。“标点、词语、图片都要精益求精。”刘春丽回忆道,通过线上线下说课陪练点评,最终团队再次蝉联省赛一等奖和国赛特等奖。
面向未来,刘春丽有着清晰的规划:首先立足于服务学生,密切关注他们的发展需求和英语学习诉求;进而服务学校,大力推动大学英语与各专业深度融合;最后则着眼于服务地方,希望有更多机会与其他职业院校展开合作交流,助力区域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希望同学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在英语学科中勇于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刘春丽说,这是青春成长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