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通需求 精准滴灌 助农村经营主体“拔节生长”
日期:09-10
近日,雁江区丰裕镇刘建书的家庭农场里,滴灌管道铺设又重新开工了,一根根管道顺着田埂延伸,让此前因旱情愁眉不展的刘建书终于松了口气。当天,资阳农商银行100万元定制化“柑橘贷” 到账,不仅帮他补上了建设资金缺口,更让停工的智慧农业升级项目重新启动。
前两月连续高温,家庭农场种植的柑橘遭受了“烤验”。为解决“靠天吃饭”的困境,刘建书打算推进智慧农业升级项目,可到了紧要关头,项目却遇上了“双重堵点”,一边是80万元设备待付款还没结清,另一边又新添了20万元建设资金缺口,导致项目建设停摆,让他急得睡不着觉。
就在刘建书犯难的时候,资阳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主动找上门来。作为当地柑橘产业“金融链长制”链长单位,在中国人民银行资阳市分行的指导下,资阳农商银行早已通过“产业链白名单”机制注意到这个智慧农业升级项目。经过三天田间调研,客户经理摸清了设备采购清单、施工进度等细节,该行随即结合产业链升级规律与农户实际需求,快速定制融资方案,简化审批流程、压缩时效,让一笔100万元的定制化“柑橘贷”迅速落地,补足了项目建设资金,一举打通了产业资金“断点”。
“这钱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推动柑橘种植从‘靠天’变成‘靠技’。”刘建书感慨道。这套智慧滴灌系统建成后,可实现节水30%以上,这背后,是资阳农商银行“链长”机制的系统性支撑。
依托人行资阳分行指导的“一链一策”方案,该行搭建起覆盖柑橘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的金融服务网络,像刘建书家庭农场这样的产业链核心主体,能直接享受审批简化、专款专用的绿色通道。
据了解,刘建书经营的农场本就是当地智慧农业“教学点”,此次金融活水注入后,该农场不仅建成抗旱保收体系,借智能植保提升柑橘品质,更强化了“教学点”的示范功能。以往教学侧重基础智慧种植理念,如今依托成熟的抗旱保收体系,能为周边种植户提供更具象、可复制的技术实操指导,让智慧种植技术加速向周边的柑橘园推广。
不仅如此,资阳农商银行的“链长”机制还释放出更大效能。该行借鉴全省“再贷款+产业链”模式,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信用联结网络,用优惠资金精准助力特色产业。同时,针对部分地区农户融资不便的问题,该行大力推广“线上办贷+线下营销”模式,让农户足不出村就能完成贷款申请、审批、放款全流程,确保资金及时到位,高效解决农需。同时,还有春耕备耕贷款等创新产品与产业链服务呼应,织就覆盖农业全产业周期的金融服务网。
覆盖产业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不仅让资金精准直达农需,更催生出实实在在的成效。据了解,今年截至7月末,资阳农商银行新增柑橘产业贷款3200余万元,贷款余额8700余万元。从单次资金“输血”到构建长效“造血”机制,如今,资阳农商银行以“链长”机制为纽带,串联起金融赋能、产业联动、信用支撑的乡村振兴链条,正让更多农业主体受益,让更多香甜的果实缀满枝头。
(郭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