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
农机穿梭稻浪间
金秋丰收“加速度”
本报讯(张凤莉 姚阳 康汶艾)金秋时节,稻谷飘香。日前,在乐至县中天镇宝盖寺村连片的水稻田里,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切割、脱粒、卸粮……金黄稻谷满载而归,田间地头尽显丰收喜悦。
“以前靠人工收割,费时又费力。我们年纪大了,每年这个时候都发愁。”宝盖寺村10组村民刘其禄说,“现在村里有了收割机,不到半小时就收完了2亩。”机械化收割不仅解决了他的难题,更让他对种粮充满信心。
这一变化,源于宝盖寺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积极探索。2023年,该联合社抓住政策机遇,利用中省扶持资金和自身积累,购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9台,并培养持证农机手5名。目前,联合社正计划引进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装备,进一步完善“全程机械化”服务链。
“我们村留守老人多,机械化收割既减轻了他们的劳动负担,也有效防止了土地撂荒。”宝盖寺村党支部副书记左开平告诉笔者,联合社不仅服务本村,还辐射周边,让更多农户受益。
据中天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沈刚介绍,宝盖寺村联合社的服务已覆盖全镇12个村(社区),包括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共1600余户,面积达8300亩。今年,中天镇9900亩水稻的机械化率已达90%,效率大幅提升。
机械化收割不仅是宝盖寺村、中天镇的实践,更是乐至县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据悉,今年该县早稻机械化收割面积预计达19.5万亩。
雁江
水稻收割正当时 农机奏响“丰收曲”
□ 全媒体记者 刘佳雨
连日来,雁江区各乡镇水稻陆续成熟,农户们趁着晴好天气抢收稻谷。雁江区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收割机活跃在田间地头,让水稻收割更加高质高效。
雁江区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位于雁江区丹山镇万亩稻渔产业园区,2022年2月由雁江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和雁江区丹山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共同出资组建。目前,该中心已实现工厂化育秧,并常年在堪嘉、中和、东峰、丹山、临江等乡镇,开展耕、种、防、收等农业社会化服务。
9月3日下午,丹山镇金灿灿的稻田里,空气中弥漫着稻香。农技人员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在稻浪间穿梭作业。收割完后,便将稻谷运到中心及时晾干。
“我们今天收割的是省农科院提供的高产品种——粒香优旌占,我们种了50亩,预计本月6、7日能收完。除了这个品种,还有另一品种——品香优秱珍,预计本月15、16日开始收割。”该中心现场管理人员李刚介绍,人工收割耗时长、劳动强度大,收割机作业成本低,还能直接脱粒、运输,有效降低了周边村民收割成本。
当前正值水稻收割季节,田野间的农事服务也逐渐多了起来。李刚告诉记者,丹山镇稻虾田广布,目前已有多家业主前来预定农事服务。除本镇外,中心还将为老君镇1000余亩稻田提供农事服务。
安岳县通贤镇
机械化助力秋粮颗粒归仓
□ 闫凯 周倩 艾兰花
眼下,秋收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连日来,安岳县通贤镇抢抓晴好天气,科学调度农机设备,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秋收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全力确保秋收工作高效推进。
9月2日,笔者在通贤镇重石村玉米种植基地看到,两台玉米收割机正高效作业。机械所过之处,秸秆切断、玉米收获、碎秆还田……不一会儿,整片玉米地便收割完毕。“一台机器一天能收50亩,顶得上十几个人好几天的劳动。”农机手刘衍进说。
在通贤镇双鹅村连片的水稻种植基地里,稻香扑鼻,满目金黄。三台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稻浪间并排推进。一旁,刚收获的稻谷被快速转卸至运输车中,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业主郑火民是安岳县有名的种粮大户,仅在通贤镇就种了1000多亩水稻,他告诉笔者,一台收割机每天能收割40亩左右,效率远超传统人工方式。“我们从8月20号开镰收割,眼下就剩下200多亩了。预计再有两三天,就能全部收完!”
据了解,通贤镇今年玉米和水稻面积逾30000亩。其中,玉米约22000亩,水稻约8000亩。为确保秋收工作顺利,当地提前统筹协调农机,并做好技术指导和后勤保障,切实提升了秋收效率和质量,为粮食收割提供了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