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凌倩 全媒体记者 陈维 李昭未
处暑时节,资阳大地稻香四溢、玉米满仓。各地群众正抢抓晴好天气,利用现代化农业机械加紧收获,确保颗粒归仓,绘就出一幅“粮丰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烘干塔防霉变
在丹山镇回龙场社区的玉米地里,数台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作业。这些被农民亲切称为“钢铁战士”的大家伙所到之处,玉米植株被迅速卷入机器,经过脱粒、筛选等工序,金黄的玉米粒从出料口源源不断地流入等候在一旁的运输车。
“机器收割能减少抛洒损失,而且它的粮仓比普通收割机更大,运输效率更高。”来自江苏的收割机驾驶员丁海兵已连续多年来到雁江区作业。他告诉记者,随着当地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型机械作业越来越顺畅。
收割中,一辆辆满载玉米的货车陆续驶入回龙场社区的烘干加工厂。厂区内,三座烘干塔正火力全开,发出隆隆的轰鸣声。玉米经过装料、分离等工序被输送至烘干塔,进行快速脱水处理。
“经过烘干处理,玉米水分能精准达到安全储存标准,再也不用担心阴雨天发霉了。”烘干加工厂管理人员张清告诉记者,厂里三座烘干塔日处理能力达60吨。
丹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粮食产后处理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眼下,水稻也已陆续进入收割期。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大安合作园区内,合义乡正在延伸水稻产业链。大安村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涵盖育秧、农机、初加工、烘干等8大功能板块,烘干和初加工设备即将投用。
“以前收割后最怕下雨,粮食晾晒是大难题。烘干厂投用后,再也不用担心霉变了。”大安村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卿乾友介绍,稻谷经过清理、碾米、包装后,将以合义“米钰福”大米品牌直接走向市场,附加值大幅提升。
收割机提效率
在乐至县中天镇大楼湾村的玉米地里,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一次性完成玉米摘穗、脱粒、秸秆粉碎等工序。
“以往150亩土地需要请200个工人,现在用机械省时又省力。”大楼湾村党总支书记陈祖国站在田埂上,望着轰鸣的机器,脸上写满了喜悦。
乐至县地处典型的川中丘陵地带,田块细碎曾严重制约玉米产量。近年来,当地打出“组合拳”,采用优选品种、科学田管、全程机械服务等措施,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的“农业共营制”经营模式,着力整合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实现连片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持续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水平。
收获现场,收割机将秸秆粉碎还田,只留下约10厘米高的茬口。这一做法不仅杜绝了秸秆焚烧污染,更将“生态包袱”转化为“绿色财富”。乐至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刘开燕说:“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结构,缓解土壤板结,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据了解,今年乐至县玉米生产呈良好态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0.9%,预计亩产可达410公斤。
“乐至县今年共种植玉米面积51.6万亩,预计总产量21万吨,将于9月下旬全面完成收获。”乐至县农村经营管理局局长张明英说,“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丘陵地区土块细碎化问题。同时,着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县、乡、村三级社会服务体系,大力提升我县农业机械化能力。”
据了解,今年全市大春播种面积约445.4万亩。下一步,我市将加强与农机服务组织沟通衔接,确保机具调度到位、作业有序、服务保障有力,针对大豆、红薯等在田作物做好肥水、病虫害防治工作,全力确保秋粮丰收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