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资阳日报

雁江退休职工陈泽明获特别奖励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03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 全媒体记者 卢凌嘉 赵梦婕 王仲杰

  一场大雨过后,濛溪河畔黄土滑落,几块“带皱纹的石头”和黑黢黢的乌木悄然露出地表——谁都未曾想到,这偶然一瞥,竟叩开了一扇距今数万年的时空之门。近日,雁江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对第一时间上报该重要线索的雁江丹山镇退休职工陈泽明进行表扬,并给予2000元奖励,以肯定其在濛溪河遗址发现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2021年9月13日,持续强降雨使濛溪河水位骤涨,五一水库大坝加固增高工程引流渠局部河岸被水流冲刷坍塌。“朋友说河里冲出了‘稀奇东西’,有像树干的,也有带印痕的石头。”陈泽明退休前是乡镇文化站站长,尽管已离开文化工作岗位多年,但仍保持着对文物的敏感。他立即赶到现场,卷起裤腿,踏进微凉的河水仔细辨认,发现不仅有类似“带皱纹的石头”的化石,还有像是人工打制痕迹的石器。“我虽然当时以为是一般文物,但知道必须上报。”

  “接到老陈电话后,我们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赴现场。”雁江区文管所所长王屹说。正是在黄沙坎这段河滩地,工作人员不仅发现了乌木和古生物化石,更找到了多件打制石器——这些石制品成为判定此处存在古人类活动的重要证据。王屹当即上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第二天专家便抵达现场,迅速组织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随着发掘推进,濛溪河遗址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已累计出土编号石器、化石标本1.51万件,大中型木质遗物0.21万件,收集各类土样1.79万份(已浮选1.27万份),挑选植物种子及果实等6.22万件,石制品与化石碎屑20.2万件。这些遗存展现了古人类灵活机动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认知能力,以及对动植物资源的广谱利用模式。

  尤为重要的是,遗址中发现的系列刻划线条、图案,是东亚首次集中性、系统性出现的象征性行为证据,显示了东亚早期人类思维的独特性与复杂性。濛溪河遗址的重要性获得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今年4月24日,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我当过十几年文化站站长,这些东西一看就有‘感觉’。”陈泽明笑着说道,“保护文物是每个人的责任,我能尽一份力,心里特别踏实。”他表示,受到表扬倍感光荣,今后将继续做好“编外文物员”,积极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带动更多乡亲关注身边的历史遗存。

  雁江区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陈泽明的行动充分体现了市民日益增长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文化自信,未来,雁江区将进一步加强线索征集和先进示范宣传力度,鼓励更多市民成为文物保护的“有心人”,共同守护雁江历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