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树林(右一)摆摊卖面。
□ 实习记者 孙明宅 全媒体记者 苏秋伃
8月22日清晨,乐至县西街渐渐热闹起来,黎树林的面摊前早已围满了客人。“宽面、细面、方便面、挂面,都是我们自己做的。”黎树林很热情,面带笑容,手上利索地称面、装袋。不到两小时,几大箱面条就销售一空。
“他的面口感好,我们经常来买。”一位老主顾边说边挑选,“看到他不容易,面又实在,大家都乐意来捧场。”中午时分,人群渐渐散去,西街社区的工作人员熟练地上前,协助黎树林收拾摊位、搬运货箱——这温馨的一幕,已成为这条街上常见的景象。
黎树林今年44岁,来自乐至县石湍镇,是一名二级残疾人,患有听力障碍和心脏病,曾接受过心脏手术,胸口至今留着明显的手术疤痕。家中有一位患自闭症的儿子和一位76岁的母亲,祖孙三代相依为命。
2016年起,为了谋生,他尝试过卖菜、卖炸玉米粑粑,但都未能成功。后来,他发现乐至每家每户都爱吃面,便开始了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卖面的生活。
“最初在周边乡镇转着卖面。”黎树林回忆道,“虽然挣得不多,但勉强维持生计。”
凭着这股韧劲,他从摆地摊、赶场起步,慢慢积累客源。如今,除了逢场天在乡镇售卖外,他还在陈毅广场设了固定销售点。每晚广场上跳坝坝舞、散步的人回家时,总有人顺手带一把面回家。就这样,靠着一捆捆面条,他撑起了整个家。
对于心脏病人来说,日常劳作比常人更加辛苦,也更容易疲惫。尽管身体残疾、生活艰难,黎树林却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今年6月,他创办了“残友食品有限公司”,注册“残友食品”商标,生产多种挂面产品。
更难得的是,这位坚韧的创业者还积极带动其他残疾人就业。“他们拉我们的面去卖,卖完再结算,赚多少都是他们的,我们只收成本价。”黎树林说,“希望更多残疾人朋友能因此获得稳定收入。”
如今,在乐至县西街社区慈善爱心超市内,“残友食品”的挂面十分受欢迎。超市门外醒目张贴着优惠告示:80岁以上退伍军人、老人及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到陈毅广场销售点购买挂面可享受优惠。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残友食品公司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也成为乐至县扶残助老的良好示范。
“每当我看到年迈的母亲还在为这个家操劳,就告诉自己必须继续奋斗。”黎树林说。没有靠山,他自己就是那座山。从一辆三轮车到一个品牌,他用双手和坚持,为自己和更多困境中的人,铺就了一条温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