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资阳日报

“云里街市”点亮市民生活“小确幸”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第03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云里街市”平台赋能的大地农贸市场。

  □ 见习记者 王雯静 全媒体记者 李好

  近日清晨8时许,雁江区城东新区大地农贸市场已是一片繁忙,蔬菜、肉类、海鲜、干杂等各摊位前人头攒动,商户黄云美刚打包完线下顾客挑选的牛肉,转身又麻利地处理起“云里街市”的线上订单;与此同时,家住水润东都小区的董娅玲轻点手机,半小时左右,新鲜的蔬菜肉类便送到了家门口……这种“商户指尖卖菜、居民云上逛市”的场景,正是资阳传统农贸市场智慧升级的生动缩影。

  去年8月,本地电商生鲜平台“云里街市”落地资阳,通过智能AI秤、大数据分析和高效配送服务,搭建起连接农贸市场商户与消费者的数字化桥梁。

  数据增长背后的共赢选择

  “线上月订单量从最初的1362单跃升至现在的约1.1万单,月交易额也由1万元突破到如今的30万元。”“云里街市”资阳区域运营负责人钟裕晴用数据展示成效。

  截至目前,“云里街市”已累计覆盖资阳4个农贸市场,吸引68家商户入驻,经营品类涵盖米面粮油、瓜果蔬菜、干杂调味、海产水产、活禽宰杀及肉类等主要民生商品,成为近1.5万市民“云逛市场”的新选择。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商户与消费者的双赢。

  “加入平台后,每天能够增加2000-3000元的营业额!”鸿福农贸市场商户李武彬感慨道。过去,他的摊位受天气影响明显,“上午凉快的时候顾客多,10点过后天热起来,逛市场的人就少了,更多就是线上订单。遇到下雨天,从早上就开始捡货配货,一天能有四五十单。”

  大地农贸市场的黄云美同样尝到了甜头。“线上销售不仅方便客人,也帮我们打开了新客源。”她提到,平台不仅不收取佣金,还提供高效的配送服务,商户只需专注备货,“客人下单后,我们马上准备,配送员直接送货上门。”如今,她的牛肉摊位每天通过平台销售几十斤,订单量呈增长趋势。

  对于商户而言,“云里街市”的价值不仅在于增收,更在于降本提效,从“守摊”到“触网”,实现销量与效率双提升。李武彬坦言,过去顾客要求送货时,需自行安排人手,耗时耗力;如今平台统一配送,“人力物力省了一大半,生意却更好了。”

  对消费者来说,“云里街市”解决的不仅是“懒得跑”的问题,更是“放心买”的痛点。家住水润东都小区的董娅玲是“云里街市”的忠实用户:“一开始担心线上菜品质量,但试过发现和线下一致,而且价格透明,现在家里的米面粮油都是在这儿买的。”

  “毕竟是我们资阳自己的平台,逛的也是我们熟悉的菜市场,品质看得见摸得着。”在她看来,本地平台更让人信赖,希望平台持续严控品质,“只要质量稳得住,用户一定会越来越多。”

  智慧“菜篮子”里的民生幸福

  一年间,“云里街市”如同一条数字纽带,将散布在城市各处的“菜篮子”串联成网,让市井烟火与数字便捷在这里完美交融。平台通过“智能AI秤”精准复刻线下市场,实现线上线下同价,并依托专业分拣和配送团队,让市民的“菜篮子”既新鲜又省心。

  这种紧盯民生需求、精准供给的模式,高度契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理念。今年6月,平台运营方——资阳云里菜篮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四川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机会清单》,成为传统农贸市场智慧转型的重要推手。

  以鸿福农贸市场为例,这座拥有10年历史的市场曾面临客流下滑、运营成本攀升的难题。“接入平台后,商户能清楚看到哪些商品卖得好、哪些时段客流多。”钟裕晴告诉记者,入驻商户可通过“智能AI秤”实时掌握交易数据,精准分析热销商品和客流高峰,经营效率大幅提升。

  平台不仅破解了“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更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商户优化备货策略,实现降本增效。“一年以来,许多农贸市场管理者和商户,由最初对改造持观望或抵触态度,转变为如今主动参与。”钟裕晴说,在运营过程中,平台注重民生数据的价值挖掘,助推传统农贸市场向智慧化转型升级。

  傍晚时分,农贸市场的“智能AI秤”仍不时吐出订单小票,配送员穿梭在街头巷尾,车筐里水灵的青菜、活蹦的鲜鱼,正载着数字化时代最温暖的市井烟火。

  在钟裕晴看来,“云里街市”的征程正迈向新开始。后续,平台将立足资阳的成功实践,持续优化供应链体系,把“商户指尖卖菜、居民云上逛市”的便利向全省推广,推动更多传统农贸转向智慧农贸,让科技惠及的“小确幸”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