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资阳日报

“资阳版”川剧《绣襦记》背后的青春接力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演出现场。

  □ 全媒体记者 李好

  幕布缓缓落下,掌声如潮水般涌向舞台。

  8月21日晚,成都新声剧场,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正在进行。当大幕戏《绣襦记》的余韵渐消,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的23位青年演员们携手鞠躬谢幕,汗水在妆容精致的脸上闪着光。

  他们,是乐至县联合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定向委培的川剧新生力量。从初试啼声到华丽绽放,这支年轻的演员团队,在省级川剧汇演舞台完成了一场传统艺术传承的青春接力。

  “30分钟”到“2小时”的接力演绎

  去年10月,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舞台,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携折子戏《刺目劝学》惊艳亮相。今年演出升级,23名青年演员悉数上场,演绎经典传统大幕戏《绣襦记》。

  据介绍,折子戏《刺目劝学》为《绣襦记》选段,演出时长仅30分钟。而《绣襦记》演出时长约120分钟,共有“曲江打子”“花子教歌”“刺目劝学”等7个经典场次,完整呈现出书生郑元和与风尘女子李亚仙的感人爱情故事。

  这背后,是台前幕后“朝功夜戏”的苦练与接力。

  男主角郑元和的扮演者何啸波今年17岁,出身戏曲家庭,从小在锣鼓声中长大。“演员就是演人物。”父亲这句朴实的话,成为他从艺路上最深刻的教诲。

  “这一场他在笑,下一场他就在哭。”何啸波感叹道,剧中人物情绪起伏剧烈,情绪转换、台词语气、情节把控都需要重新打磨。最困难的时候,他晚上躺在床上,“耳边都是锣鼓声”,难以入眠。

  女主角李亚仙的扮演者杨夏嫣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小。“上台前还在抖,挺紧张的。”这位年轻的花旦演员坦言,表演中自己的情绪控制不够完美。但她很珍惜每次登台的机会,能够积累经验,“并非每次演出都是这样的大舞台。”

  令观众惊喜的是,虽然演员们都很年轻,但表演时却能“带着人物,从台上走到观众心里”。来自成都的尹梦已是多次观看他们的演出。“演员们对人物的演绎更加透彻了,表演中也带着能够感动观众的力量。”在尹梦看来,传统文化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他们用新的视野讲述传统故事,更贴近当代观众。

  观众罗燕激动地表示:“每个角色都很到位,我们不仅看得懂,还被深深打动。”她肯定了演出的通俗性和叙事清晰度,表示自己“受到了熏陶”,希望这批青年演员们能够将川剧“国粹”继续发扬光大。

  “今晚的表现可圈可点,超水平发挥。”川剧名家、梅花奖得主、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主任刘谊担任该戏指导,她在演出结束后评价道。这批青年演员在学校读书时就以全本《绣襦记》作为毕业剧目,工作后也在刻苦排练。在刘谊看来,全本戏不是简单拉长,而是传统的活态传承,“对于这些从业时间不长的年轻人来说,首先要将好的传统传承下来”。

  有人有戏是川剧真正的未来

  从30分钟到120分钟,不仅是时长的延伸,更是行当的全面展示、叙事的完整呈现,以及演员们情绪跨度、舞台掌控力的巨大跨越。

  一个县级剧团,凭什么托举出一台传统大戏?其背后,是一场从“育人”到“留人”的系统实验。

  2020年,乐至县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合作,择优选送23名10—15岁的艺术苗子入读学院,开展四年制川剧专业技术人才带编定向委培。截至今年,23名川剧委培生通过考录已全部入职,为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注入新鲜血液。

  早在去年折子戏《刺目劝学》演出结束,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便确定了今年汇演的选送剧目。这场接力演绎,实则是有意为之的培养计划。

  “没有十几年的舞台经验成不了‘角儿’,但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中心党支部书记杨春道出紧迫感。他表示,选定《绣襦记》正是要以“大戏倒逼成长”,通过排演大型经典剧目,让青年演员在实战中磨炼技艺、积累舞台经验,实现“以戏育人、以戏留人、以戏推人”的良性循环。

  选戏背后,更有对人才布局的深层考量。杨春介绍,该剧行当齐全,囊括小生、闺门旦、小花脸、生角等多个角色类型,恰好契合这批青年演员的行当结构与专业特长,能充分展现每个人的艺术亮点。“尤其生角行当,现在要找一个嗓音条件好、综合素质高的生角很不容易,而我们团里正好有这样的培养对象,希望通过排演大戏,把他们的潜力彻底激发出来。”杨春坦言。

  “有人有戏”,不仅意味着演员阵容的齐整,更代表着剧种生命力的延续。这批青年演员不仅复排经典,更尝试创新传播:运营自媒体账号“乐至川剧”,记录幕后与日常;与醒狮队跨界合作,让变脸与舞狮同台演出;创排川剧小品《上直播》,把“带货”写进唱词……传统,正以青春的方式延续。

  全本戏落幕,但“绣襦”故事并未结束。

  从《刺目劝学》到《绣襦记》,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出戏的扩容,更是资阳川剧“有人又有戏”的未来。

  此刻,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这座县级川剧团的规划表上,早已写满了崭新的蓝图:创编剧目,如打造关于历史人物“寇准”的乐至川剧,宣传乐至历史人文;剧团搬迁,将川剧表演与红色旅游相结合,带动旅游人气和发展;创造机会,让青年演员接过传承之火、走上成熟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