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刚(右)与技术员查看稻田长势。
□ 全媒体记者 韩成玺
8月20日正午,暑热尚未褪去。在乐至县中天镇桂林社区的一片稻田里,阳光洒在沉甸甸金灿灿的稻穗上。午饭间隙,乐旺滋稻渔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刚与稻田管理员仔细查看水稻长势,并在心中盘算今年的收支账。
蒋刚是中天镇大楼湾村人,与这片土地的缘分始于7年前。2018年,怀揣创业梦想的他成立了乐至县中天镇绿野园家庭农场,流转10亩土地踏上小龙虾养殖之路。起初,他跟着养殖大户边学边养,可现实却给他泼了冷水。由于操作不当,上万斤小龙虾死亡,多年的积蓄几乎付诸东流。
2020年,蒋刚开始尝试稻虾养殖,首茬养殖就有了不错的效益。这种新型的种养模式,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2022年,乐旺滋稻渔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种养规模也逐年扩大。如今,他在乐至县发展稻虾养殖3000亩,涉及五个乡镇,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水稻种植保证基本支出,养虾就是纯收入。”蒋刚笑着说。稻虾轮作模式下,虾粪肥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稻子长得更壮实;而水稻又为小龙虾提供了天然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这种绿色生态的种养模式,不仅保证了粮食产量,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一亩田能多挣2000多元,一年亩产值综合收益可达5000元。
目前稻穗已经变黄,计划月底开始收割。这些稻谷品质优良,除了供应当地商超,剩余的稻谷将由种子公司来兜底,完全不愁销路。而在每年稻谷收割后,蒋刚便会在田里放水栽种水生植物依乐藻,为小龙虾培育天然的饵料,为开春出早虾做准备。
合作社的发展也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蒋刚透露,每年支付劳务和机械费300万元以上、流转费150万元、集体经济管理费30万元。周边的村民不仅有了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在合作社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技术上,合作社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宜机化改造,统一养殖模式,统一水稻品种,统一工厂化育秧,统一机插机收,统一病虫害防治。通过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当地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所产稻虾品质也得到市场的良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