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员正在核对宴席上使用的食材。
□ 吴东明 全媒体记者 李思彤
高温天气下,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增加。乐至县盛池镇通过聚餐全流程监管、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等举措,给农村集体聚餐装上“安全阀”。
上门促备案
食品安全有了“硬规矩”
“徐叔,后天寿宴60多人,记得今天完成备案,明天我们来查看现场准备。”近日,文庵村食品安全员张安海顶着烈日上门提醒村民徐大爷。
“以前办宴席哪想过备案?现在小张把政策讲得明明白白,为了大家吃得放心,必须配合。”徐大爷边说边掏出手机,跟着张安海的指导完成备案操作。今年高温季,盛池镇立下“硬规矩”:50人以上聚餐必须提前1天申报,把举办者、承办者的责任“钉”到人身上。
不仅是申报,盛池镇还把“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管到了位。村里聚餐的信息要报、现场要指导,后续还要跟踪。7月至今,10名农村厨师完成备案,8场村级聚餐全流程监管,从源头就把风险堵得严严实实。
现场 “找茬” 忙
隐患清零不拖沓
“阿姨,食材很新鲜,不过生熟菜篮要分开。”日前,在盛池社区的一场自办宴席现场,镇检查员小赵蹲在菜篮旁,一边翻查食材,一边追问采购时间,手里还拿着索证索票凭证逐一核对。在村民自办的坝坝宴席上,这样的“找茬”场景随处可见。
盛池镇专门组建了专项检查小组,“事前核查+跟进督查”双重检查,把监管网格分到每个角落,做到“定格、定人、定责”。加工场所干不干净、食材有没有过期变质、从业人员身体是否健康,每一项都查得仔仔细细。一旦发现问题,当场列清单、定时限,安排专人盯着整改,直到隐患“清零”才罢休。
宣讲接地气
安全意识“种”心间
“高温天气,菜买多了要放冰箱,坝坝宴剩菜吃前得先闻闻,有异味千万别入口。”在“盛池微光食品安全宣讲团”的宣讲现场,村民们围坐一圈,听得格外认真。宣讲员不光讲知识,还把《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告知书》送到村民手上,手把手教大家怎么备案、为啥要备案。
“他们这么做还是为了我们好,下次办席我肯定先申报!”村民李阿姨说。现在,“村村响”广播每天循环播放安全知识,村级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把安全意识“种”到了大家心里,让监管从“被动查”变成了“主动守”。
接下来,盛池镇还将继续加强监管,让农村集体聚餐实现“事前必申报、过程强监管、事后可追溯”。同时,还将定期培训食品协管员和农村厨师,提升大家的专业能力,继续守牢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