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资阳日报

活水润田畴 沃野焕生机

日期:08-18
字号:
版面:第03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 “资观暖阳”报道组

  初秋时节,乐至县宝林镇田野间,连片的稻田铺展着绿意,渠沟里的清水顺着田垄汩汩流淌……这份丰收的希望,源于两年间相继建成的三座提灌站。它们如同三条“水脉”,将曾经“靠天吃饭”的丘陵旱坡,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

  解“水困”

  两座提灌站相继上岗

  宝林镇境内多浅丘坡地,土层薄,蓄水能力弱,“十年九旱”一直是当地农业发展的“老大难”。尤其是龙形村、周王沟村等村,以前灌溉主要依赖小型山坪塘和村边的索溪河。遇上干旱年份,山坪塘见底、索溪河干涸,村民只能靠人力挑水浇灌农作物,劳动强度大、灌溉效果差、庄稼因缺水减产。

  宝林镇党委委员周波对2022年夏季大旱记忆犹新,那年龙形村、周王沟村的玉米和水稻因缺水大面积减产,部分地块直接绝收,乡亲们心痛得直掉眼泪。镇党委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下定决心要把提灌站建起来,让大伙儿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

  说干就干。镇党委政府主动对接县农业农村局争取项目资金。经过实地勘察、科学选址,2023年3月,牛嘴桥提灌站率先启动建设,仅用3个月,便赶在当年大春灌溉关键期前顺利投用。这个提灌站总投资240万元,配备1台90千瓦离心泵,铺设输水管道超10000米,建设分水闸20处,形成“一泵提水、多村受益”的灌溉网络,可浇灌龙形村1100亩田地。施工中镇村干部全程监督,严格执行“每周巡查、每月验收”制度,从管道铺设到设备安装都精益求精,为工程质量筑牢了根基。

  2024年12月,总投资160万元的周王沟村提灌站动工,该提灌站铺设输水管道7000米,建设分水闸9处。今年4月正式投用,恰遇900余亩农田即将干涸,及时注水“解渴”。

  周波说,其实最需要感谢的是毗河供水工程稳定的水源,平常存入山坪塘和索溪河中,一旦遇到干旱,村民们便能通过提灌站抽水浇灌。否则,提灌站就会面临无水可抽的尴尬境地。

  提灌站投用以来,“活水”润田的效果立竿见影。站在自家生机盎然的稻田边,龙形村村民周建军给记者算了一账,过去这片土地是撂荒地,种地靠天吃饭,平时用小型家用电动机抽水,费钱费力,一遇干旱就没办法,水稻亩产最多500斤。提灌站修好后,水管通到田埂边,拧开阀门就能浇水。“有了这个底气,我把荒地全开垦出来种水稻,去年亩产就增长到1000斤,看长势今年又是个好收成!”周建军说。

  作为承包大户,胡文烈感受更深。“以前守着几亩责任田,遇到干旱收成就不稳定。提灌站解决了水源难题,我才敢整合闲置土地,承包了800多亩来种粮食。你看这大片稻田,绿油油望不到头,有稳定灌溉保障,今年肯定丰收!”

  这些变化在龙形村党总支书记邓成斌的“丰收账”里更直观,提灌站修建前,受水源制约,村里可耕地仅1380亩,只能种一季水稻,亩产400余斤。如今,可耕地扩展到1900亩,可种小麦、水稻两季粮食,水稻平均亩产提高到800多斤。“去年全村粮食总产量增加近40万斤,村民人均增收200多元,这都是‘水困’解开后结出的硕果!”他笑着说。

  添“新翼”

  第三座提灌站已就位

  今年7月,宝林镇新建的天台村提灌站正式完成验收,这座提灌站总投资130万元,配备了8个分水闸和5000米输水管道,将重点解决天台村耕地的灌溉难题。

  为了让这一惠民工程早日落地,宝林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牵头的工作专班,全程协调用地、用电、用料等问题,从3月6日开工到6月5日完工,仅用三个月就高效完成了建设任务。

  村民吴洪国说,今年天气干旱,地里的庄稼收成受了不少影响,好在提灌站修起来了。修建时,干部们多次到村里和老百姓耐心沟通管道铺设细节,大家打心底里支持,并全力配合施工。“有了这提灌站,再也不愁没水用了,种地肯定能轻松不少,庄稼也能长得更好,日子更有盼头了!”

  土地承包户蒋海峰的期待更为迫切。指着自己承包的土地,他道出了眼下的难处:“现在全靠抽水机抽水灌溉,不仅资金成本高,地势高的地块水根本抽不上去,心里总悬着。”一想到提灌站即将投用,他眼里泛起了光:“等水渠直接通到田边,就再也不怕庄稼因为缺水干死了!”

  水利设施的改善,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更点燃了村民的种植热情与信心。天台村党总支书记邱昌洪介绍,提灌站将于9月底正式投入使用,能满足800余亩耕地的灌溉需求,村里打算同步建设滴灌、喷淋等高效灌溉设施。有了稳定的灌溉保障,村里还打算优化种植结构,持续增加村民收入。

  强“根基”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三座提灌站的建成落地,不仅纾解了村民们的“燃眉之急”,更以涓涓清水为笔,在川中丘陵上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在提灌站的“活水”浸润下,宝林镇的田间地头正悄然发生变化:撂荒多年的地块重新种上了庄稼;传统作物中套种起经济作物;小型散户种植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转变……曾经的“旱坡薄田”,正蜕变为丰产增收的“良田沃野”。

  在乐至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项目资金组负责人杜海生看来,提灌站建设的意义更显深远:“水利本就是农业生产的命脉,而提灌站建设更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举措。尤其在乐至这样的丘陵地区,稳定的灌溉保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没了这重支撑,农业提质增效就无从谈起。”

  近年来,乐至县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2024年全县新建提灌站34个,投入资金4181.83万元;2025年在建及拟建提灌站13个,投入资金1301万元。在建设管理中,坚持“建管并重”原则——建设阶段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从源头保障工程质量;建成后移交村集体管理,确保运行维护,让提灌站能长久稳定发挥作用,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夕阳下,牛嘴桥提灌站的水泵仍在平稳运行,清水顺着水渠流入田间,滋润着即将成熟的庄稼;远处,天台村提灌站新铺设的管道在暮色中静静延伸,每一寸轨迹里,都藏着乡亲们对来年水润田丰的满满期盼。从“靠天吃饭”到“知水而作”,这三座提灌站不仅解了灌溉之困,更点燃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川中大地奏响“水利兴、农业稳、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丰收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