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建造”模式给工地装上“千里眼”
日期:08-13
本报讯(见习记者 曾志倩 全媒体记者 谢承爽)近日,记者在资阳市城南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现场看到,工地大屏幕实时跳动着人员考勤、施工进度、扬尘监测等各类数据,视频监控与传感设备24小时运转,精准捕捉现场一切动态。这是中国一冶打造的“数字建造”模式,让项目实现了从“人盯人”到“云监管”的跨越。
作为2025年全省智能化建造示范工程,项目核心的数据化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起覆盖全员、全流程的智能管理网络,不仅记录工人考勤,还关联施工班组、技能资质、作业轨迹等多维数据,并与监管平台实时同步,让管理从纸面走向“云端”,监管从滞后变为即时。
工地同时部署了由实名制考勤终端、高清视频监控、扬尘噪声监测设备组成的“智能感知矩阵”,如同为工程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全天候采集数据并上传云端。管理人员只需轻点屏幕,就能掌握施工进度、安全状态、环境指标等关键信息,既让决策更高效,也为施工安全筑牢“防护网”。
“传统工地管理靠人盯人,效率低还容易出纰漏。数字系统让我们从繁琐的人工记录里解放出来了!”一位项目工作人员感叹。在数字化加持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从钢筋绑扎到混凝土浇筑,从材料调度到质量验收,数字系统全程护航,让施工节点可控可溯,显著缩短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