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资阳日报

乐至县中天镇:“农家平伙饭”里的干群连心曲

日期:08-08
字号:
版面: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周媛 姚阳 张隽翊 全媒体记者 李昭未

  “小王,这玉米得捏住根部转半圈再掰,这样比较省力!”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乐至县中天镇红旗社区村民彭选民手把手教镇干部王科龙收玉米。这天,中天镇“农家平伙饭·党群心连心”活动在全镇12个村同步开展,从田间劳作到同桌吃饭,从民情记录到问题解决,一场带着烟火气的党群互动,正在这个小镇里生动上演。

  两小时劳动:

  汗珠子摔八瓣的共情

  上午9点,王科龙等4名镇干部,拎着自购的猪肉和蔬菜来到种养殖户彭选民家中:“彭大哥,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啥?”得知是要收玉米、脱玉米粒,干部们当即表示没问题。

  玉米地里,彭选民边教边聊,“今天看到你们裤脚沾着泥,指甲缝里全是土,这才是真正贴近我们老百姓!”两个小时里,干部们跟着村民学农活,汗水浸透的衬衫贴在背上,手掌磨出了红印。镇党建办工作人员朱樵直喘气:“平时在办公室敲键盘,哪知道收玉米这么累?彭叔说一亩地要弯腰上百次,今天算体会到了。”

  这种“沉浸式劳动”背后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党群连心”机制。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三,中天镇机关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社干部都要分组进村,在村民的指导下参与农事、家务或公益服务,时长不少于2小时。

  一顿家常饭:

  饭后劳作聊出心里话

  中午11点半,劳动结束的干部们走进彭选民家厨房,自购食材摆了一桌:五花肉、土豆、青椒和一把青菜。“我来炒菜!”王科龙率先拿起菜刀开始切肉,刀刃碰到案板发出笃笃声,其他人也没闲着,削土豆、洗青菜……厨房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一顿温馨的农家饭后,党群之间的距离也逐渐拉近了。彭选民端来一筐刚收的玉米放在院坝里。“来,我教你们剥玉米。”说着,他自己先拿起一根搓起来,金黄的玉米粒簌簌落在筐里。王科龙握住玉米棒“依葫芦画瓢”,玉米蹭得手心发痒,“彭大哥,今年这玉米颗粒真饱满,生产生活方面没什么问题吧?”

  “这几年生活比以前好得多了,但是确实还有个事我想给你说说。”彭选民甩了甩沾着玉米粒的手,“今年天气大得很,我们农业用水有点困难!”他说,“我们社区的提灌站要尽快修起来才行啊。”

  一旁的驻村干部听后马上停下手里的动作,掏出《民情记录本》,一笔一画地记着:红旗社区农业用水存在困难,需尽快修建提灌站。

  这样的对话在全镇各村同步发生。“这条路压烂了,好久修得好?”“我们种的粮食能不能帮着找找销路?”“办低保具体有啥条件?”……村民的心声就这样被干部们一一捕捉、记录。

  一本民情账:

  从纸上问题到落地成效

  下午2点,镇党政办里已经堆起了10余本《民情记录本》。工作人员逐条录入《民情汇总台账》,按照“能处理的现场办、要协调的限时办、需支持的争取办”分类标注。

  这种“真听、真记、真办”的闭环,让“农家平伙饭”跳出了“吃饭聊天”的表层意义。活动开展以来,通过三级响应机制,群众反映的问题现场办结72件,限时办结23件,上报协调解决2件。中天镇用最朴素的方式证明:当干部肯弯下腰、群众愿敞开心,那碗冒着热气的农家饭,就能盛下干群同心的万千情意,熬出乡村振兴的醇厚滋味。

  “下一步,我镇将持续丰富活动内涵、延伸活动触角,用‘农家平伙饭’烹出党群连心味。一方面创新‘场景化服务’载体,依托同劳动、共进餐,进一步开展‘政策入户宣讲到家’‘群众点单干部接单’等行动,在察民情、解民忧中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一方面完善‘闭环式回访’机制,对已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帮扶等方面问题进行‘一事一回访’,组织群众监督过程、评议成效,真正将群众‘问题清单’变为‘满意答卷’,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中天力量。”中天镇副镇长方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