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检察机关做实司法救助
困难妇女儿童重燃生活希望
日期:07-30
□ 全媒体记者 苏秋伃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资阳检察机关将学习教育与助力基层治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相结合,聚焦涉案困难妇女儿童司法救助,创新建立“必问”机制,联动多部门构建司法救助协作网。截至目前,已精准帮扶困难妇女儿童75人,有效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办案必问 点燃新希望
“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时,‘必问’程序是发现困境的关键。”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吴勇介绍,所谓“必问”,即必问家庭状况、监护情况、教育经历、经济条件及成长背景,这一机制为精准救助妇女儿童打下了基础。
比如,在办理蒋某某一案时,检察员通过“必问”程序了解到两名被害少女家境困窘,且因被侵害导致严重心理障碍而辍学。检察机关立即启动全方位救助:各发放司法救助金3万余元,协调专业医护人员提供专业心理辅导,联动民政申领低保,协调公安、教体部门完成户口迁移和异地转学。如今,两名女孩已走出阴霾,重返校园。
健全机制 织密救助网
“救助精准的前提是线索精准。”资阳市检察机关通过内外联动构建起全方位的妇女儿童救助线索发现机制,内部推行“案管协助+部门移送”双线摸排机制;外部则联合法院、公安、教体、民政、妇联等部门(单位)出台《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线索发现及移送协作办理机制》,同时与民政、乡村振兴局等单位共享低保户、残疾人数据,筛查潜在救助对象,搭建起信息共享、线索互通的救助网络。目前,已筛查出救助对象21名。
全市还推行“司法救助+跟踪回访”制度,让短期救济变成“长效保障”。乐至县检察院干警走进天池街道、石佛镇等地,回访19名被救助人,细致检查救助金使用情况;安岳县检察院回访被救助儿童小尹时,不仅送去学习用品,更协调相关部门持续提供帮扶,让司法关怀延续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改进服务 温暖送上门
“不用跑路、不用填表,救助金直接送到家里,检察官像亲人一样贴心。”这是受助群众的共同感受。资阳市检察机关推出“三步法”主动找线索、“双告知”保障申请权、上门访实情的组合拳,让救助线索发现率提升至67%。针对基层检察院资金有限的问题,通过上下级联动救助13件次,发放救助金45万元。
最令群众称道的,是贴心的“三个上门”服务。考虑到乡村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填表难、跑路难,干警们上门帮填申请、协调村镇盖章、直接送救助金上门。同时,还借机宣传司法救助政策,让党和国家的温暖走进田间地头。
多元发力 筑牢“防护墙”
“司法救助+心理疏导”“司法救助+低保保障”“司法救助+社会捐助”……资阳市检察机关创新“司法救助 +”模式,让帮扶从“单一救助”走向“多元赋能”。比如,为康某某姐妹协调办理低保,每月260元补助缓解了家庭困境;针对岳某某等3名未成年人,不仅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更通过重庆资阳商会的募捐解了燃眉之急。
内部,“检察长牵头+控申部门统筹+业务部门协作”高效运转;外部,“检察+政法+民政+妇联”的立体保护网持续发力。通过司法救助金发放、动态跟踪回访、多元矛盾化解,资阳检察正用实际行动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不仅解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更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了人民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