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状元》剧照
《莫愁女》剧照
潮剧展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观看
□ 潮州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 陈东
厝头簪花,月华如水,在这团圆和欢庆的“双节”前夕,潮州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为市民朋友献上了一场精彩的传统戏剧盛宴——国庆精品潮剧公益展演,《一门三状元》与《莫愁女》这两部经典剧目相继在潮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无数戏迷争相前往观看。
月圆人圆:《一门三状元》的悲欢离合
经典潮剧《一门三状元》以一场水灾拉开序幕,书生安文亮一家命运自此历经波折。剧情跨越十余年光阴,演绎了一段悲欢离合的家族传奇。剧中,安文亮贫病交加困居破庙,一家人相依为命;长子寿保卖身救父;父亲葬身火海,母亲顾凤英雪野弃子……《一门三状元》犹如一幅工笔重彩的社会风俗画,演员们以凄婉的潮音将这些撕心裂肺的离散场景一幕幕地与观众述说,用细腻的表演描绘着戏中人在苦难中求生存的坚强。
十五年后,母子庵堂相会;又三年,父子重逢。剧情在时光流转中悄然编织着团圆的线索。而最富戏剧性的辨亲情节恰恰发生在中秋节。庆功宴上,安母当堂认子,禄金拒不相认时,那种母子相遇不能相认的痛楚,叩击着每位观众的心扉。“圆月下,正国本,月圆人圆风象新。”御园内,中秋月下,一场辨亲与论理过后,母子终于相认,迎来大团圆结局,“月圆人圆”意象完美呈现。
《一门三状元》由家庭的破碎命运走向圆满的团圆结局,程式化动作也遵循着“圆”,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人们期盼着家庭的圆满幸福,又将这期许演绎成舞台故事,寄托于中秋的圆月。这玉盘是中国人情感世界的物化象征,承载着无数离人对团圆的渴望,又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的人生戏剧。
剧场内,锣鼓声声,丝竹悠扬;剧场外,一轮明月渐圆,预示着团圆佳节的临近,潮音潮韵在秋夜中愈发深邃悠长,这或许就是传统戏曲的永恒魅力,在艺术的美学表达中,观众与故事中的人物情感碰撞,与文化的精神相融,最终在月圆之夜找到自己的那份“圆满”。
坚贞不渝:《莫愁女》的悲剧美学
展演的另一部潮剧剧目《莫愁女》,更是将悲剧美学体现得淋漓尽致。徐澄与莫愁两心相倾,私订终身,但身份地位的悬殊让他们的相爱注定冲撞了礼教樊笼。老太君从中阻挠,为徐澄攀亲丞相府,强行拆散了这对有情人。舞台上,莫愁与徐澄相隔着的紧闭的门扉,更是阻隔在二人之间的封建礼教。
当邱彩云强挖莫愁双眼为徐澄治病时,剧情来到最高潮,莫愁凄厉的唱腔和徐澄心碎的呐喊,刺痛着观众的内心。最终,莫愁投湖而死,徐澄也殉情而去。故事若在此时落幕,将会是悲剧,但对圆满的追求深耕于人们内心,于是,故事还要继续。《莫愁女》最后一场中,莫愁是那出尘不染一莲蕊,徐澄化作一片绿荷伴她身,在朵朵莲花的簇拥下,二人相拥,如梦如幻,宛若一幅意境空灵的写意水墨画,那一片宁静的湖水,成为了整幅水墨画卷的核心意象,映照着月圆月缺,容纳了这对恋人的爱情,极致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悲剧美学中精神永恒相守的特点。
舞台上的人物遭遇与现实的悲欢离合重叠,却又将温情融入悲剧色彩,即便莫愁和徐澄的命运不可逆转,但这对“有情人”终究在虚幻中“成眷属”。随着舞台灯光的熄灭,悲剧带来的缺失感和最后的温情交织着留存于观众的心间。
演员精湛的表演,将莫愁的坚贞、徐澄的执着、老太君的专横、邱彩云的狠毒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不仅为悲剧命运扼腕,也为莫愁和徐澄的爱情动容。《莫愁女》虽为悲剧,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让观众在悲痛中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与团圆。
文脉映照:古今碰撞的文化回响
突如其来的水灾让众人流离失所,困居破庙时,家父生病,雪上加霜。亲情牵系着安寿保与家人,不愿看着父亲病重,也不愿让母亲忧愁,于是,安寿保以一纸契书卖身于商人,只为支撑家庭的那碎银几两。当他自己代笔写下契书,求母亲画押时,内心是何感想?想必有着对父母的诸多不舍,却也无比坚定。此时的安寿保虽为八岁孩童,但已然将扶持家庭的重担扛于肩上。时间如白驹过隙,十载光阴间,安寿保在成为状元之后依旧怀揣思亲之情,深植其内心的家族观念使他不忘本源,欲报养育之恩。
在当时的情境下,安寿保还坚守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在逆境中改变的信念,勤学不辍,最终高中状元,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一如《莫愁女》中的烧火丫头莫愁,虽身处卑微境地,却展现出不凡的学识和才华;伴读时又以投石的动作启发徐澄作诗,才情出众;修身养性更是塑造了她“高洁自尊意坚贞”的品格。
两个故事中家族和个人命运变幻的过程,彰显着潮州文化中重亲爱家、崇文尚学与德才兼备的观念,实现了文化观念跨时空的古今碰撞。
人物图谱:社会百态的生动写照
潮剧《莫愁女》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勾勒了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图谱,尽显人生百态。既有对爱情保持坚贞纯洁的莫愁徐澄,又有奸于心计、手段毒辣的邱彩云。徐澄可因莫愁的明净而痴情,莫愁也可为徐澄的真诚而托付终身,但所谓“千人千面,百人百性”,邱彩云也可为断去二人情思而施毒计强挖莫愁双眸。既有莫愁徐澄为爱突破封建枷锁,也有老太君为攀附权贵逼迫徐澄迎娶相府千金。再观《一门三状元》,“一个是富贵不忘穷时子,一个是认母不计富与贫。”安文亮和顾凤英有为人父母的仁厚与慈爱,安寿保则有作为子女的孝义与情谊,被抱养的安禄金永记养育之恩,安家众人所折射出的重情守义闪烁着人性光芒。
在这两出戏中,不仅主角光芒各异,穿梭其间的小角色也如点点星光,共同汇成社会百态的星河。《莫愁女》府中,有常伴徐澄身侧、活泼灵动的书童徐康,她会为窥见徐澄和莫愁相拥而害羞,也会偷偷躲在屏风后为徐澄通风报信;也有势利狠毒的丫头银凤,她会在邱彩云赏赐手镯时,一边说着“不敢受”一边憋着笑伸长了胳膊,也会记恨于取代自己伴读位置的莫愁,跟随着邱彩云剜去莫愁双眸。《一门三状元》中仅在最后一场现身的皇帝,虽为戏中配角,却依着“家事虽小莫看轻”的态度,施以巧计让安文亮一家在中秋佳节团聚,也提醒着戏外的众人。
“戏剧是生活的镜子。”舞台上,演员演绎着不同人物的命运,映照着舞台外的现实世界,引着观众窥见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百态,审视纷繁尘世。
欢聚古城:非遗潮剧的文化体验
三状元在御园中团聚时,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台下欣慰地感慨;莫愁与徐澄悲痛欲绝时,年轻恋人紧握双手,红透了眼眶。一合一离,是非遗潮剧的多彩魅力,一喜一悲,是观众戏迷的情感体验。舞台上的故事映射在观众的内心,无论是御园辨亲的亲情,还是莫愁女的爱情,都是人性中真实而可贵的情感。以戏言情,戏说人生,正是潮剧艺术给予观众的情感体验。丝竹如水漫过夜色,舞台中迤逦而出的,不单是悲欢离合的戏文,更是潮州人血脉流淌的温情,是故事中蕴藏的文化理念,观众在一段段唱词中、在这一方戏台上体验着潮州文化中的团圆美满、重亲爱家和崇文重教。
月上树梢,一曲终了,安文亮一家和莫愁女的故事落下帷幕。“潮剧富有地方特色,我很喜爱!”“第一次观看《一门三状元》这出戏,剧情跌宕起伏,有笑有泪,非常精彩!”“能欣赏到《莫愁女》这出经典潮剧,是今年‘双节’长假最好的礼物,希望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散场时,观众们的声声感慨是对剧中家人团聚的欣慰,是对坚贞不渝爱情的喟叹,更是对非遗潮剧的沉迷和依依不舍。
潮剧,有铁骨铮铮,也有柔情似水,有阴晴圆缺,也有喜怒哀乐。她跨越历史长河,在这“双节”长假中,上演一场古与今的文化碰撞,以非遗艺术独特的魅力映照着万家灯火,让观众感受非遗,爱上非遗,传承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