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潮州日报

手信

日期:10-04
字号:
版面:第03版:百花台       上一篇    下一篇

□ 李英群

又是一年一度中秋节将至,我的儿女都生活在外地,都来问我要买点什么自己过节用,也可作手信送亲友。

我一听,心中就有了负担。

近二三十年来,每到中秋,人们不是关注月娘如何在天上移,而是观看月饼如何在地上转。你送我,我转送他,他可能又转她或他。最后,也可能有嘴馋的小孩吃上二三个罢,然后……然后,就不说吧!

儿女们说作手信。手信一词,现在仍在潮汕地区盛行,在港澳地区也流行,国内其他地方则常用礼品一词代替,这可是值得说一说。

我中华是礼仪之邦,手信,源于周朝一种叫“贽礼”的制度,即拜访亲友时的随身小礼品,为何不直接叫礼物呢?因为它更强调随手的意思。即“信手捎去”,体现一种物轻意重的价值观,是古汉语的活态传承。

到外地旅游,景区总有一条小街指明是卖旅游纪念品的,没见用手信这个词招揽游客,而潮州古城,却鲜亮地标明是作手信用的。这与从中原南迁的潮人皆聚族而居很有关系,平日里上上落落,都是亲朋,每次都带礼物,双方都是负担,随手捎点家中便物,两方都轻松。

我一个老头儿居住在潮州城,平日,总会有友人来关心,名义说来食茶,来时常会捎点手信,我最喜欢的是他们自制的小杂咸,一瓶拳头大小的菜头考、油橄榄或乌榄、脆瓜、最负担的是饼食之类,二条春饼已让我发愁,一盒绿豆糕就得暗暗叹气。幸好我有一位开茶叶店的年轻挚友,我可把无法吃完的饼食、水果让她带去店中供顾客品茶时作佐茶之用。

儿女们征求我意见,我知道拒绝不掉,就隆重说明,饼食买小盒的,越小越好,每一盒都如张开的手掌那么大最好,朋友们会喜欢的。

哈哈,马上收到从香港快递来的二箱饼食,拆开一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顾客要小的,商家欲大的,我如何处理?

作为潮州人,我也认同手信在人际交往中的价值,我不单收手信,也赠手信。我力求送上对方喜欢的东西,当然,有时出版一本自己的作品集作礼物作手信最受欢迎,但你总不能反复送同一本书呀。

送得最开心的手信,是小儿子七八岁时,外埕的莲缸绽放一朵莲花,晚饭后给儿子洗澡,换上干净衣服,剪下莲花,让他拿着,牵着他的小手,一起送到老舅家。

这很儒雅吧?我把此情景介绍给文友小邢,被她写进她的美文中去了。

潮州城很小,城中皆亲友。互相拜访,像厝边头尾;潮州人爱喝工夫茶,你来我往,隔时无隔日。如果上门就必带手信,双方是否受得了?

我想,这就得深思一下手信的文化内涵,以免过犹不及。

手信之所以称为手信,乃取自“信手捎去”之意。友人约你去食茶,出门时,你身边桌上刚好摘有你家自己培育的金瓜,随手带上二个拳头大小的,这才叫手信!

文友林桢武,喜欢晚饭后外出散步。一次散步得经过我家门口,见自己书桌上有一本新买刚读完的《张中行小品》,知我喜欢,题签后散步时上门来食茶送书,这叫手信。

画家郑鹏,我们很谈得来,近些年,他几乎每周一次来食茶聊天,从没带什么礼品,有时市报上发我文章的那期报纸我未收到,他就会搜罗一张送来。他去山西旅游,回来送我一袋山西特产狗头枣干,这报纸、这枣干,才叫手信!

亲爱的读者乡亲们,礼物,厚重、刻意,特别的日子才需要;手信,物轻、意重,受之也轻松。其实,手信礼物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意!中秋节,你买月饼自家吃,边吃边赏月,别不赏月忙着送月饼。这样,月娘会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