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放民
叽字上古为见纽十五部,潮语读为[哥衣1]、[哥余6]和[哥污6],双声叠韵。该部[衣]、[余]、[污]三韵可以通转,像私、师、此、尔、翳、自、犁、茨、肆、稽等,这些字在潮语至今仍保留了至少二个读音。
叽在现代汉语只是作为象声词,但它的古义却依然保留在潮语中。《说文》:“叽,小食也。”《广雅·释诂》:“叽,食也。”《史记·司马相如传》“噍咀芝英兮叽琼华”,就是摘芝英、琼花入嘴哺[波乌7]了叽[哥余6哥污6]落肚。叽就是吃,《礼记·玉藻》“进禨(叽)”也是这个意思。芝英、琼花不是普通食物,只能一点一点地吃,或吃一点点,故称小食。今潮语仍有此用法,如:“碗饭过硬,我慢慢叽[哥余6哥污6],无法食猛。” “食药片他免用水就叽[哥余6哥污6]落去。”另一方面,潮人也用它表示鲸吞或吞噬。如:“蛇对大蜥蜴到只叽[哥余6哥污6]落去。”这种一点也不剩的吃,与小食正相反,又有何训诂根据呢?叽与既,形异而音义同,皆有“尽”义。段玉裁谓“小食必尽,尽则复生”,相反相成,是古汉语常见的正反同训。
它也被借指侵吞或侵占,如:“这条钱她想欲暗静叽[哥余6哥污6]落去。”“祖上的遗产给他一个人叽[哥余6哥污6]去。”
它还被活用为形容词,表示吞咽不顺畅。如:“食块饼干还觉得叽[哥余7]叽[哥余6]。”“喉咙头经常有块痰叽[哥余7]叽[哥余6],中医叫梅核喉。”
俗语“叽[哥余6哥污6]到目庣[胎乌6]庣[胎乌2]”,庣,突出。吃东西不是慢吞细嚼,而是狼吞虎咽,连眼珠儿都快要冒出来。
“老人食饼干 —— 干叽[哥余6哥污6]”,“干叽”谐音“艰巨”,指艰难繁重。
“叽[哥余6哥污6]食”,叽,尽,整个儿一点不剩地吞食,借指仇怨很深,恨不得置之于死地,如:“你做事着小心,他欲叽[哥余6哥污6]食你。”
“叽叽叫”,像声词,三个音皆可用。如:惊到女生叽[哥衣5]叽[哥衣5]叫、摎[罗优5]到他叽[哥衣4]叽[哥余4]叫、孥囝喉咙头叽[哥衣4]叽[哥污4]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