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书院
三楼中华善本馆
二楼文化讲堂
古井
一楼时尚公共书房
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金山书院 供
孩子们体验剪纸 金山书院 供
航拍大景
扫码观看更多内容
金山,自古为潮州人文荟萃之所。宋代,潮州知军州事王汉大规模开辟金山,文人墨客勒石其间,存有朱熹手迹“拙窝”、大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等多处石刻。
潮州有八景,金山古松、北阁佛灯占其二。金山上还有号称“广东第一井”的金山古井。
随着清代金山书院创建,金山之巅成为潮州兴学育人的标杆。时至今日,金山仍是凤城莘莘学子仰视的高峰,千年历史文脉的传承,无声浸润着满园桃李芬芳。
时间拨回清光绪三年(1877年),潮州总兵方耀拨款,饬令绅士郭廷集创建金山书院,作为九属生员肄业之所。院前设崇道堂,后方建有景韩楼,院北山腰处环建斋舍七十余间,同时修建亭台。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巡阅政务来到潮州,也与金山书院结下缘分,由他饬建的藏书楼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落成。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金山书院改办为潮州中学堂。新中国成立之前,潮州中学堂又先后易名为省立潮州中学校、省立金山中学等,继续为潮州培养优秀人才。1949年10月23日潮州解放,第一面旗帜由金山中学师生亲手制作、在金山上冉冉升起。
时光荏苒,金山书院残存的匾额,至今仍摆放在山腰上,见证着金山百余年间的沧桑变幻。
2021年,金山书院成为广东省第一批挂牌成立的岭南书院之一。复建后的金山书院背倚金山,面临韩江,主体建筑浪西楼修缮后面貌焕然一新。“浪西楼”一词,取自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所作《寄韩潮州愈》一诗:“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浪西楼一楼是时尚公共书房,面向公众开放;二楼是文化讲堂,不定期举办学术研讨、文化交流、公益讲座等;三楼是中华善本馆和文化会客厅。
今天,漫步在这片教育的热土上,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孩子们来到金山书院,在“非遗青春·识图寻宝”活动中闯关打卡,制作潮州麦秆画、嵌瓷、剪纸和木雕;名家大咖汇聚金山之巅,纵论潮州发展……以“金山观潮”之名,让市民和游客在潜移默化中体味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文/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佳涛
□图/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翁小钏 谢钢凯